蒲剧 第五章 (第2/3页)
许多枝条,用来制作祭祖的幡,这些幡有黄有白,随着柳条而插在逝去亲人的坟头,有些柳枝居然在来年春天发了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者留亦,这大约是汾阴人喜欢在清明时用柳枝做幡的缘由。
秦君杰站在树下仰头望天,倾听着娃娃们的朗朗读书声。他为自己的办学计划感到高兴和振奋。经过一冬的酝酿,此时一点点绿意已经爬上了枝头,原本发黑的柳枝透出淡淡鹅黄。春仿佛聚集了一种爆发的力量,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让人感到惊叹:“春天来了。”
娃娃们的读书声停了,马连举开始给他们讲古诗,他讲的内容与汾水有关: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马连举讲解这几句诗的内涵正合秦君杰当下的心境,秦家家大业大,历经几十年,但最后能留给后辈的有多少呢?其实只有这肚子里的学问,是几辈子都用不完的。像马连举,一个貌似落魄的前清举人,家也不成个样子,但他肚里的东西却是娃娃们一辈子都学不来的。秦君杰知道马连举的习惯,讲得兴起时不愿让人打扰。他一直耐着性子,等马连举讲得差不多了才过去敲了敲门,探身进去招呼马连举出来。
马连举安排学生自主阅读,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走了出来。秦君杰说:
“和您说个事。教育局来通知了,说是新编的教材就要下来了,过两天我派人去取。”“就这事?”马连举问。秦君杰点点头,马连举说知道了,转身就要回教室。秦君杰赶忙拉住他说:“好我的爷哩!你咋是个急性子,我就不能有旁的事么?”“那你说,我洗耳恭听!”马连举翘着花白的山羊胡子说。“娃们都好着哩?有调皮捣蛋不听话的,你告我,我来收拾他。”秦君杰说。“好着哩!倒是你的娃让你媳妇多管管,仗着学堂是他老子办的,有点无法无天,我可不惯着,回去你问问他今儿个手心挨了几戒尺!”“打得好,不听话该打就得打。还有个事,我爹身上不太舒服,想让您过去瞧瞧,主要是开导开导,让他思想上不要有包袱。”马连举答应道:“行,明儿个我过去。不用留饭,有好茶就行。”“没问题,没问题。”秦君杰连连答应。其实唠叨了半天,让马连举给爹瞧病才是他最想说的话。而马连举心里明白,与汾阴人说话,往往是“老鼠拉木掀——大头在后边。”前面的话大可不必放在心上,都是铺垫,关键是听最后几句。
如果不是龙武告诉岚秀秦君青的为人,即便是秦家上演了一出像蒲剧“狸猫换太子”似的“娶妾”闹剧,岚秀心理上也能接受木已成舟的事实,毕竟,一个穷家女子,几乎目不识丁,所有的人生道理都来自戏文的她,已经非常知足了。她甚至想过只要安心过日子,和这个腿瘸男人生几个娃,继承点秦家的家业,也不枉她付出这样的代价,付出一个女人逝去的豆蔻年华。
但人生不如意往往十之八九,秦君青常出没于烟花柳巷,多情且风骚的女子见怪不怪。岚秀虽有闭月羞花之貌,但风月场上的温柔和多情却是她学不来的,因此秦君青尽管成天守着貌美如花的媳妇,和岚秀的床笫之欢却一直未能成行,每次还没有碰到岚秀的身体就一泻千里。秦君青试了多次始终不能成功,最后索性放浪形骸,扔下貌美如花的媳妇到烟花柳巷快活去了。
汾阴人一天吃两顿饭,早饭基本在巳时。庄户人家卯时去田里干活一般只是带点馒头,夏季里房前屋后长出来的小葱、蒜苗,甚至是青辣椒,都是他们下饭的好食材。秋天则在地里的柿树上挑几个软柿子下来,就着馒头吃。吃中午饭则到了未时,这顿饭相对丰盛,炒点菜,烧点米汤,热几个蒸好的馒头。晚饭也是将就,夏天凉馒头就辣椒,冬天烤馒头就油泼红辣椒。
秦家有个规矩,早上儿子媳妇们都要去北院秦老爷处请安。中午饭要和秦老爷、母亲杨氏一起吃。以前秦君青成天不着家,父母亲对于他遵守秦家的规矩不抱任何希望。但现在几乎天天都是岚秀一人前来,杨氏就有点不高兴了,但她并不因此而怪罪自己的儿子,反倒是迁怒于岚秀:“你白长了一张好脸,连自个男人都留不住,要你有什么用?”岚秀委屈得几乎要掉下眼泪,站在饭桌前不知所措。“娘,你这是做啥?新媳妇刚进门,好些事还弄不清。再说,老三成天不着家,一个女人家哪能管得住?”秦君民第一次对母亲表达了不满。“你管好你日本媳妇就行,一个女人家,成天就知道在县城里躲清静,一个月娘都难见她一面。你们结婚也三年了,一男半女也不生养,要她有啥用?”母亲板着脸说。
岚秀自进秦家就没好意思抬眼仔细瞧过这个曾经差点成为她的夫君——如今的二少爷一眼。尽管秦君民的话在母亲这里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但岚秀内心还是对眼前这个男人充满了感激。
大家正低头吃着饭,鸿业突然说道:“奶,前几天我叔结婚,我在台上看戏,一个拉幕的让我滚下去,说想看戏让你娘给你弄个戏班子。”秦君杰笑着说:“哪个***不长眼,秦家的娃娃也敢欺负?明儿个就让你娘给你弄个戏班子让他瞧瞧。”杨氏本来正在气头上,听秦君杰如此说,也笑了,说道:“奶有的是钱,听说你三婶爱唱戏,咱们弄个戏班子,让你三婶管起来,天天给我孙娃唱。”岚秀看了婆婆一眼,只当是她随口一说,低头继续吃饭。
吃罢饭,女人们听到男人们要说正事,纷纷起身回各自院里。
秦君民对爹和大哥说:“过两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