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0章 一言九鼎,内阁风云 (第2/3页)
“又或者,你们觉得,苏云在南门挫败三皇子谋逆,挽救大周于危难之际,也是错的?”
他每问一句,朝堂上的反对声便弱下一分。
就在这时,站在人群中,脸色苍白的御史中丞张茂忽然开口。
“苏学士功劳卓著,我等自然不敢否认。只是,治国凭的是德行与稳重,不是一时之功。”
他阴恻恻地说道:“更何况,苏学士年少成名,在荥阳时便以卖字为生,一幅字价值百金,短短数月便积攒下万贯家财。这财路来得如此轻易,恐怕其中有不为人知的门道吧?”
这是诛心之言。
将苏云的功劳归于投机,再用他卖字的旧事攻击他德行有亏,财路不明。
苏云转头看向张茂,忽然笑了。
“张大人说得对,治国,确实要看实绩。”
他没有理会那些关于钱财的污蔑,而是转身,对着女帝一拱手。
“陛下,臣昨日整理户部卷宗,发现我大周北方数郡,连年遭受水患。朝廷每年拨下数百万两赈灾款,却收效甚微,流民不减反增。”
“臣有一策,名为‘以工代赈’。”
“与其直接发放粮食,不如组织流民,兴修水利,开垦荒田。朝廷提供工具与口粮,工程完成之日,流民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朝廷也多了千里良田,一举两得。”
这个方案,脱胎于他在天库中看到的那份《漕运改革》策论,却又结合了当下的实际。
方案一出,朝中几位素来务实的年轻官员眼前一亮。
“此法大善!既解了流民之困,又固了江河之防!”
“荒谬!”一名阁老立刻反驳,“如此浩大工程,所需钱粮何止千万?国库空虚,哪来这么多钱?”
“钱,自然有。”苏云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张茂身上。
“就拿张大人来说。三年前,张大人时任户部侍郎,曾批复沧州一笔三十万两的河堤修缮款。卷宗上写得明明白白,‘工程完备,固若金汤’。”
苏云的声音陡然转冷。
“可据我所知,上个月沧州决堤,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臣就想问问张大人,那三十万两银子,修的究竟是哪里的河堤?又是如何固若金汤的?”
张茂的脸‘唰’的一下全白了。
“你……你血口喷人!这是污蔑!”
“是不是污蔑,很简单。”苏云步步紧逼,“户部的拨款文书在此,沧州的地方志也存于翰林院。我们现在就将两份文书呈上金銮殿,请陛下一观,再传召几位沧州父老前来对质,如何?”
张茂浑身一软,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
他双腿发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够了。”龙椅上的女帝终于开口,“御史中丞张茂,玩忽职守,贪墨赈灾款,即刻停职,交由大理寺彻查!”
她看向苏云,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苏云,‘以工代赈’之策,你即刻拟一份详细的章程上来。朕,要看。”
一场针对苏云的围攻,就此瓦解。
他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当着满朝文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