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 第73章吾乃格物院,谁敢动我分毫?

第73章吾乃格物院,谁敢动我分毫?

    第73章吾乃格物院,谁敢动我分毫? (第2/3页)

    那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像是一场跨越时代的“降维打击”秀。

    虽然大明此时国力衰退,但木正居留下的科学底子实在太厚了。

    当这些底子被一群热血青年转化为战争机器时,爆发出的能量是恐怖的。

    【当然,最经典的还是土木工程系的“赵老师守桥课”。】

    【并没有什么神剧里的手撕鬼子,赵老师只是做了一件事——翻开了大桥的施工蓝图。】

    画面中,那位满脸油污的赵老师,正带着学生在远处山头上,对着一张发黄的图纸指指点点。

    “这座桥是宣德十八年按木公标准件建造的七号型钢桥。”赵老师的声音冷静得像是在讲台上授课。

    “根据木公当年的设计冗余计算,它的三号主承重节点如果受损超过百分之十五,在承载重型坦克通过时,必然发生连锁性结构崩塌。”

    没有惊天动地的炸药包,他们只是像外科手术一样,精准地爆破了那几个关键节点。

    然后,静静地等待。

    当倭寇的机械化部队开上大桥,行进到大桥中央时,原本探查时坚固无比的钢桥,就像是被抽走了脊梁骨的巨人,在一阵令人牙酸的金属扭曲声中,轰然解体。

    连同桥上的数百名倭寇和数十辆装甲部队,瞬间被滔滔江水吞没。

    赵老师合上图纸,推了推鼻梁上碎裂的眼镜,在随身的小本子上记录着:“实测数据与理论模型吻合,木公五百年前的材料疲劳度公式依然准确。”

    【杀人诛心!这也太凡尔赛了!】

    【倭寇到死都不知道,他们面对的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拿着答案参加考试的学霸。】

    【赵老师:这不叫打仗,这叫“大跨度钢结构极限承载力现场破坏性试验”。】

    【感谢倭寇老铁送来的实验素材!】

    【得,抗日神剧看来还是拍的太保守了,这不就是妥妥的原型吗?!】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给我一个共振频率,我能送你一个师团归西!】

    【倭寇师团长到死都没明白,那桥是怎么塌的。】

    【赵老师:这叫结构力学,懂不懂?没文化真可怕。】

    奉天殿前,工部尚书看得如痴如醉,恨不得把脸贴到天幕上去。

    “妙啊!实在是妙!”

    他一边看一边比划:“原来这桥的受力点在这里……若是用巧劲,确实能四两拨千斤!神乎其技!神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