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第2/3页)
一包图纸带走!这可是老夫熬了三个通宵才画出来的“文明备份1.0版本”!】
【弟子(含泪):师公,您保重!
木正居(严厉):保重个屁!到了澳洲记得先把蒸汽机搞出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懂不懂什么叫容灾备份?】
【不仅如此,留在本土的格物院虽然元气大伤,但并没有死绝。】
【木老生前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朝堂上、军队里、地方上,到处都有他的学生,或者是受过他恩惠的人。】
【朱祁镇虽然烧了图书馆,但他不敢把所有格物院的学生都杀了。】
【那些幸存下来的学生,有的隐姓埋名,在民间继续研究;有的远走海外,投奔了汉王、赵王。】
【他们就像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散到了世界各地,顽强地生根发芽。】
画面中出现了感人的一幕幕。
有白发苍苍的老工匠,在深夜的地窖里,借着微弱的烛光,教孙子识字、画图。
有远赴海外的年轻学子,在颠簸的船舱里,死死护着怀里的一本《物理小识》。
有身居高位的官员,暗中利用职权,保护那些被通缉的格物院教授。
【这就是木正居留下的最强大的力量——人心。】
【他用后半生的时间,把科学精神注入了这片土地的血脉里。】
【皇权可以烧毁一座建筑,但烧不毁一种信仰。】
【只要还有一个大明人相信“格物致知”,这把火,就永远不会熄灭。】
朱棣看着这一幕,眼眶再次湿润了。
他想起了一句话:“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原来,这就是他的满天星。
即便是在最黑暗的长夜里,这些星星也能发出微弱的光,指引着大明前行的方向。
【到了明朝中后期,虽然朝廷越来越腐败,但民间的科技发展其实一直没停。】
【江南的纺织业已经出现了珍妮纺纱机的雏形。】
【广东的造船厂能造出排水量万吨的巨舰。】
【甚至在万历年间,民间还自发组织了“科学社”,专门研究怎么改进火器和农具。】
【大明的底子实在是太厚了,厚到哪怕被败家子挥霍了几百年,依然是世界第一。】
朱元璋听着这些,脸上的表情却并没有轻松多少。
底子厚是好事,但再厚的底子,也经不住一直败啊。
他敏锐地抓住了天幕话语中的重点——“朝廷越来越腐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