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量身定做的考题! (第3/3页)
之地,小农破产,沦为佃户流民,此乃祸根;其二,民间私贷,利滚利,青黄不接之时,一斗米之贷,秋收或需还一石,百姓被榨干最后一滴血,此乃病根;其三,官府调控失灵,丰年谷贱伤农,灾年粮价飞涨,官商勾结,囤积居奇,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此乃死根!”
他不像别人那样空谈天灾人祸,而是直接指出了大乾王朝最根本的三个问题!
光是这个开头,就足以让懂行的考官眼前一亮!
指出了问题,他接着就开始写解决的办法。
“欲解此局,必破而后立,当以十六字为纲领。何为‘县建义仓’?非止备荒,更在平价!丰年,官府以高于市价一成之价收购余粮,防谷贱伤农;灾年,以低于市价三成之价开仓售卖,遏粮价飞涨,使囤积居奇之辈无利可图!”
“何为‘乡设粮点’?义仓之粮,非囤于县城,当散于各乡。每乡设一粮点,由德高望重之乡老与官府书吏共管,账目双验,每月张榜公示。如此,既便民,亦可防一县之仓管监守自盗,使救命之粮,能真正落到百姓手中!”
“何为‘春贷秋还’?此乃与私贷豪强争利之利器!每年开春青黄不接,乡中粮点可开仓放贷,以粮借粮。凡本村在籍之农户,皆可凭户籍文书,借贷一季口粮。秋收之后,只需加一成耗损归还即可。如此,百姓便可摆脱高利贷之盘剥,安心农事!”
“何为‘以丰补歉’?此乃国之大计!天下州县,皆行此法。遇一地有灾,可由邻近丰年之州县,开义仓之粮,平价转运接济。朝廷居中调度,以丰年之余,补灾年之缺。如此循环往复,数年之内,天下粮仓充盈,百姓再无饥馑之忧!”
他下笔飞快,几千字的文章一气呵成。从国家的战略,到乡村执行的细节,从怎么筹集第一笔钱,到怎么防止官吏贪污,他几乎考虑到了每一个环节。
这哪里是秀才写的策论。
这根本就是一份能改变国运的万言策,可以直接送到皇帝面前!
他写完最后一个字,手腕都有些发酸。
咚——!
也就在这时,贡院里收卷的钟声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