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唐宫药香遇 > 第三章 杏坛旁的咳疾谜

第三章 杏坛旁的咳疾谜

    第三章 杏坛旁的咳疾谜 (第3/3页)

去核切成小丁,杏要剥去果肉里的小核,不然熬出来会发苦。”她一边说,一边往灶膛里添了根柴火,“火候要掌握好,先用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慢熬,不停搅拌,不然底部会糊,糊了就全白费了。”沈砚听得认真,手里的银刀虽平时多用于剖药,此刻切水果也十分利落,梨丁切得大小均匀,杏肉剥得干净,很快就装满了一个粗瓷碗。“这样可以吗?”他把碗递过去,语气里带着几分询问,像个认真听讲的学生。林晚探头一看,满意点头:“完美!沈兄你这手艺,不当厨子可惜了!”沈砚被她逗得失笑,耳尖又红了几分,站在一旁看着她把果丁倒进陶罐,加入适量清水和砂糖,木勺在罐中不停搅动,动作熟练流畅。不一会儿,罐子里就飘出浓郁的甜香,混合着杏花与梨花的清香,甜而不腻,引得榻上的孩童都醒了,扒着门框探着小脑袋往厨房看,小鼻子一抽一抽地闻着香味。“姐姐,好香啊……”孩子小声喊道,眼里满是渴望。林晚回头一笑:“等熬好了给你尝一口,不过要等放凉哦,现在太烫了。”孩子乖乖点头,又坐回榻上,眼睛却始终盯着厨房的方向。

    傍晚时分,周先生匆匆回来,刚进院门就闻到了浓郁的果香,脚步不由得加快了几分。走进侧屋,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温馨景象:林晚正坐在榻边,用小勺给儿子喂刚熬好放凉的果酱,孩子吃得眉开眼笑,嘴角沾着淡红色的果酱;沈砚坐在一旁的竹凳上,手里拿着片抹了果酱的麦饼,吃得津津有味,不时还抬头和林晚说几句话,眉眼间满是笑意。“犬子好多了!”周先生快步上前,先摸了摸儿子的额头,果然不再发烫,又听孩子说话声音也清亮了些,不再像之前那样有气无力,顿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林晚举起身边的陶罐得意地晃了晃,罐子里的果酱呈淡红色,质地浓稠,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是我们刚熬的杏梨果酱,既能润肺止咳,又能开胃,抹在饼上吃特别香。对了先生,白天说的开店之事,您在路上问了坊正文书的消息吗?可行不?”周先生当即点头,从袖中掏出张折叠整齐的麻纸,小心翼翼展开:“我路上特意绕去坊正文书府上问了,西市正好有间铺面刚空出来,就在药铺和食肆中间,客流量大,而且隔壁是家卖药膳汤的王婆,她的铺子生意不错,咱们开在旁边,还能互相引流。这是铺面的草图,你们瞧瞧,铺面分前后两间,前屋可做售卖,后屋能当库房和熬制膏方的地方,格局很是合适。”纸上用墨笔清晰勾勒着铺面的格局,门窗位置、梁柱分布都标注得明明白白,旁边还写着周边商号的名称,可见用心。他又补充道:“月租一贯钱,押三付一,租期可长可短,坊正那边已经备案,随时可以签契约。我还可帮着写开业告示、拟定售卖章程,若是担心账目混乱,我也能介绍可靠的账房先生——我那表侄在长安最大的布庄做了五年账房,为人忠厚老实,算账从未出过差错,且手脚干净,值得信赖。”

    离开学堂时,夜色已浓,沈砚点亮了随身携带的竹编灯笼,暖黄的光映着满路杏花瓣,把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林晚手里捧着装果酱的陶罐,指尖还残留着罐身的余温,脚步轻快得像踩在云端:“没想到唐代的水果这么甜,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比现代的大棚水果好吃多了!这果酱熬出来,比我在超市买的进口果酱还香!”沈砚侧头看她,灯笼光映着她的笑脸,发间还沾着片小小的杏花瓣,像只落在发间的粉蝶。他悄悄伸手替她摘下,指尖不经意触到她的发梢,语气里带着笑意:“下次带你去长安西市,那里有更甜的西域葡萄,还有波斯商人带来的无花果干,味道都很特别,你肯定喜欢。”林晚眼睛一亮,停下脚步转头看他,灯笼的光在她瞳孔里跳动,像盛着两颗小星星:“真的吗?那咱们什么时候去?等铺子开起来稳定了,咱们就去逛西市好不好?我还想看看胡商卖的琉璃饰品,听说唐代的琉璃工艺可厉害了!”沈砚看着她雀跃的模样,心头一暖,重重点头:“好,等铺子开业稳定了,我就带你去逛遍西市,想吃什么想玩什么,都依你。”一阵风吹过,院角的杏花瓣簌簌落下,落在两人相靠的肩头,空气中满是花香与果香,温柔得让人心醉。林晚忽然觉得,这盛唐的夜色,比实验室窗外冰冷的霓虹,要动人千百倍。

    离开学堂时,夜色已浓,沈砚点亮了竹编灯笼,暖黄的光映着满路杏花瓣。林晚手里捧着装果酱的陶罐,脚步轻快:“没想到唐代的水果这么甜,比现代的大棚水果好吃多了!”沈砚侧头看她,灯笼光映着她的笑脸,发间还沾着片杏花瓣。他伸手替她摘下,指尖不经意触到她的发梢,语气里带着笑意:“下次带你去长安西市,那里有更甜的西域葡萄。”

    林晚抬头,正撞见他眼里的温柔,灯笼的光在他瞳孔里跳动。一阵风吹过,杏花瓣簌簌落下,落在两人相靠的肩头。她忽然觉得,这盛唐的夜色,比实验室窗外的霓虹,还要动人几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