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想苟着养老,你们偏逼我科举题名 > 第二十七章 三场鏖战(上)

第二十七章 三场鏖战(上)

    第二十七章 三场鏖战(上) (第2/3页)

目养神的学政大人,此刻微微睁开眼,远远瞥了一下那不堪的场景,面无表情,只冷冷地吐出两个字,清晰地在肃静的考场中回荡:

    “革除。”

    两个字,如同冰水泼入滚油,让所有考生心底发寒。气氛瞬间紧绷到了极点!之前或许还有人存着一丝侥幸心理,此刻全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后怕和庆幸,不少人额头上瞬间沁出细密的冷汗,握笔的手都有些不稳了。

    “杀鸡儆猴,立威于始。这位学政大人是个明白人,手段也够硬。也好,免得有些阿猫阿狗靠着歪门邪道混进来,拉低了秀才的平均含金量。”

    林闲只是抬头淡漠地看了一眼那被拖走的背影,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给学政点个赞。

    他重新低下头,审视着自己的试卷:“不过,这种低级手段也太low了,要作弊也得搞点高科技嘛……呃,我在想啥呢,我可是要凭实力碾压的。”

    这个小插曲,让考场纪律为之一肃。林闲则继续他的“表演”,稳如老狗。

    经过第一日的震慑,第二场考试的气氛更加凝重。这一场考验的是文学才情(诗赋)和初步的实务能力(判词)。

    诗题是《咏耕》。一个非常传统,甚至有些老套的题目。

    看到这个题目,大多数考生先是松了口气——题材熟悉,不易跑题。

    随即又皱起眉头——如何写出新意,打动学政?

    一时间,考场内多是苦思冥想之态。最终,大部分人的构思都跳不出“悯农”的窠臼,无非是将“锄禾日当午”的意境进一步深化渲染,极力描绘农耕之艰辛,表达士大夫对民生的体恤与同情。

    虽稳妥,却难免千篇一律。

    林闲看到题目,却是嘴角微微扬起,差点笑出声。

    “《咏耕》?这不是撞我枪口上了吗?跟我一个经历过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革命的人谈耕种的未来?你们还在感慨‘汗滴禾下土’,我已经在思考如何让‘耕田不用牛’了。”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袁隆平院士的身影,闪过自动化灌溉、无人机播种的画面。当然,这些不能写,但那种超越时代局限的视角和乐观精神,却可以巧妙融入。

    他略一沉吟,提笔挥毫,一首七言律诗跃然纸上:

    “铁牛未至人牛忙,龙骨水车踏夕阳。 (写实:传统农耕的辛劳与局限)

    若得机关巧思助,何须日日汗湿裳? (转折与期望:提出工具改良的可能性)

    莫道田家惟苦力,选种施肥有文章。 (升华:点出农业中的科技内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