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6章 安军心! (第1/3页)
当夜,午门之外,修建明堂被写入圣旨从皇宫中传出。
崇祯把历史上的忠贞之后,不论男女,悉数纳入明堂就学。
工部奉旨,当夜开工。
沿宫墙而建,明堂规模不大,依旨意可谓简陋。
但这简陋的明堂却立于皇城正门之侧,而夫子皆为朝堂重臣。
如此位置、如此师资,谁还看不出其中深意?
尤其那句,陛下偶尔也会前往听学,更是把明堂的重要性推至登峰。
有些大臣听闻此旨,脑海中皆浮出三个字,质子堂。
所有重臣之子汇于宫门侧,是生是死,全凭圣意。
可孙承宗、李邦华等人听罢,却齐齐起身,向皇宫深深一礼。
他们懂。
站的角度不同,看事情的深度也不同。
最兴奋的是魏忠贤。
他的孙子魏麒麟才四岁,也在名单之中。
他伏地叩首,“老奴魏忠贤,谢皇爷隆恩!”
明堂,并非临时起意。
这是崇祯早就藏在心底的棋。
他心中入明堂的孩子,远不止朝臣之子。
他要给那些为国尽忠之人留后。
秦良玉、满桂、赵率教、周遇吉……
史书上只有冰冷的几行文字,记录了他们何时何地战死。
却极少提及他们的后人。
他们死得悲壮,却也死得寂静。
静到没人记得。
天下人可以忘,唯独崇祯不能。
他要让这些忠贞之后活下去。
让他们的血脉在明堂好好地活下去。
他要看着他们在日益兴盛的大明娶妻、生子、寿终正寝。
这才是建立明堂的真正意义。
夜色深沉,御书房灯火未灭。
方正化、李若琏联袂而来。
“启禀陛下,已拿获二十一卫叛乱相关朝臣四百二十三人,涉事人员两万三千四百七十一人。
国子监中德行有亏者五百七十六人。
与勋贵及京营相关八千八百三十三人。
牵连商贾八十八家,被连坐者一千四百四十六人。
预计审问后数字仍会攀升,十日内臣必呈准数。”
王承恩闻言,面色煞白。
三万多人,再加牵连者,恐超四万。
自太祖之后,大明再无此例。
连成祖靖难之时,也未杀至此数。
崇祯静静听完,只吐出三个字。
“斩立决。”
声音极淡,却让御书房瞬间结冰。
李若琏复奏,“禀陛下,抄家恐需一月方能彻底。
仅成国公一府,查得现银九十四万七千两。
田地一万三千顷,宅院十六座,店铺一百四十三间,折算白银共计两百余万两。”
崇祯闻言,怒极反笑。
他的大明皇庄五处加起来不过万顷。
一个成国公,竟比他这个皇帝的土地还多。
这还只是一个成国公。
要是所有的国公国侯加起来怕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