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孙乾入伙 (第3/3页)
(郑玄)的弟子,北海孙乾、孙公佑。前几日在康成先生处,公佑有感于我军安民之志,决意相随,今日便随我军一起南下。”
然后又对着孙乾介绍道:“公佑,这位便是我和你提过的张允昭。”
张昀听罢心里一动。
在原本的轨迹中,孙乾是等刘备当上徐州牧后才被郑玄举荐的。后来跟着刘备颠沛流离,从徐州到荆州,再到益州,历经波折始终百折不挠、忠心不二。
如今他提早一年加入了还属于“小微企业”的刘备集团。
张昀脸上绽开真诚笑容,对着孙乾一揖:“原来是公佑先生!昀仰慕先生清名久矣!今日得见芝宇,喜何如之!”
这话绝对不是客套话,张昀属于是跨越时空的“久仰”!
孙乾早已从刘备口中听说过张昀的事迹。深知这位看似未及弱冠,和自己儿子年岁差不多的少年,实则是主公麾下算无遗策、屡献奇谋的核心智囊!
虽然身份还只是个议曹从事,但在主公心中的地位怕不是堪比汉初的良、平(张良、陈平)。
他不敢有丝毫托大,连忙郑重还礼:“张先生过誉了!乾蒙主公不弃,方得附骥尾。倒是先生少年英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只闻其事,便已心折!”
张昀笑着摆摆手:“公佑先生唤昀表字允昭便是。小子年幼,于经史典章更是浅尝辄止,岂敢当‘先生’二字?还需向公佑先生多多请教才是。”
孙乾心中有些惊讶。
他本以为此等少年奇才,必是意气风发,锋芒毕露之人。换作自己有那般翻云覆雨的手段,恐怕也难抑骄矜之气。
可真接触下来,只觉此人态度谦和,言辞恳切,虽有少年意气,却无半分傲气。寥寥数语间,便令人如沐春风,好感顿生。
孙乾心中戒备悄然放下,不由真心赞道:“允昭郎君年纪轻轻,貌俊才高,还能虚怀若谷,实在难得。
“此等气度,颇有圣贤遗风啊!”
对常年治经的孙乾而言,“圣贤遗风”已是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