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周峰信服推信任 (第2/3页)
快派援军来,我们必须尽快请到陈将军,做好应对准备。”
周峰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 —— 赵玥说得没错,金兵绝不会善罢甘休,拖延一天,就多一分危险。他立刻转身,吩咐副将暂代自己统领义军,又让人备了两匹快马和一些干粮,还特意带上了自己当年在陈烈麾下时,陈将军赠予他的一把虎头刀 —— 这是当年陈烈斩杀金兵将领后缴获的战利品,后来转赠给了他,或许能让陈将军念及旧情,愿意见他们一面。
半个时辰后,赵玥和周峰骑着马,朝着青龙山的方向疾驰而去。晨雾渐渐散去,阳光洒在蜿蜒的山路上,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赵玥骑在马上,风拂过她的发梢,她紧紧握着缰绳,心中满是期待 —— 她不知道陈烈会不会愿意见他们,更不知道这位退隐的老将会不会愿意重新出山,但她知道,自己必须全力以赴,为了义军,为了大宋,也为了那些在金兵屠刀下死去的亲人。
“殿下,前面就是青龙山的山口了。” 周峰勒住马缰,指着远处的山峦说道。赵玥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青龙山连绵起伏,山峰高耸入云,山脚下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深处隐约能看到一座茅草屋的屋顶。
两人骑着马,慢慢走进树林。树林里很安静,只有鸟鸣声和风吹树叶的 “沙沙” 声。走到茅草屋前,周峰翻身下马,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上前轻轻敲了敲茅草屋的门:“陈将军,末将周峰,前来拜访。”
屋里没有动静。周峰又敲了敲门,提高声音说道:“陈将军,末将知道您不愿过问世事,可如今金兵肆虐,大宋危在旦夕,末将恳请您出山,救救百姓,救救大宋!”
过了许久,茅草屋的门才缓缓打开。一个穿着粗布长衫的老者走了出来,他约莫六十岁左右,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眼神锐利如鹰,正是退隐多年的陈烈。他上下打量着周峰,又看了看旁边的赵玥,眉头皱了起来:“周峰,我当年跟你说过,我已退隐,不再过问战事,你为何还要来扰我清净?”
“陈将军,” 周峰单膝跪地,声音带着恳求,“末将知道不该打扰您,可如今金兵占领建康,屠戮百姓,常州也危在旦夕。末将拉起一支义军,却能力有限,实在无法抵挡金兵的进攻。您是大宋的老将,是百姓的希望,只有您出山,才能带领我们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陈烈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周峰,眼神复杂。赵玥见状,也上前一步,对着陈烈深深鞠了一躬:“陈将军,晚辈赵玥,见过将军。晚辈知道将军心灰意冷,不愿再涉足战事,可如今大宋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若将军不出山,恐怕很快就会国破家亡。晚辈恳请将军,以家国为重,重新出山,带领我们抗击金兵,为死去的百姓报仇,为大宋的未来抗争!”
陈烈听到 “赵玥” 这个名字,又看了看赵玥腰间的锦盒,眼神忽然变了 —— 他当年在禁军任职时,曾见过赵玥几次,那时她还是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跟在宋徽宗身边,怯生生的,如今却已长成这般模样,眼神里还带着与年龄不符的坚定。
“你是…… 荣德公主?” 陈烈的声音带着几分惊讶。
赵玥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悲伤:“父皇母后已在在建康城破时殉国,如今的大宋,早已不是当年的大宋。但晚辈相信,只要还有像将军这样心怀家国的人在,大宋就不会亡,百姓就还有希望。”
陈烈沉默了许久,才叹了口气,扶起周峰和赵玥:“你们先进屋吧,有什么话,屋里说。”
三人走进茅草屋,屋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木桌、几把木椅和一张木板床,墙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长剑,剑鞘上刻着 “精忠报国” 四个字 —— 那是当年宋钦宗赐予他的佩剑。
陈烈给两人倒了杯热茶,才缓缓开口:“我知道你们的来意,也知道如今大宋的处境。可我退隐多年,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锐气,也不想再看到战场上的厮杀和流血。你们还是回去吧,另寻他人相助。”
“陈将军,” 赵玥放下茶杯,语气诚恳,“晚辈知道您厌倦了战事,可您难道能眼睁睁看着金兵践踏我大宋的土地,杀害我大宋的百姓吗?您当年在淮河一带抗击金兵,保护了多少百姓的性命?您难道忘了那些百姓对您的感激,忘了您肩上的责任吗?”
陈烈的身体僵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痛苦 —— 他怎么会忘?当年他带着三千骑兵,在淮河岸边与两万金兵血战三天三夜,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淮河的水,可他们终究守住了防线,保护了身后的百姓。那些百姓拿着自家的粮食和衣物,站在路边迎接他们的场景,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我不是不想救百姓,” 陈烈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可朝中奸臣当道,将领贪生怕死,就算我出山,又能改变什么?当年我带着残兵掩护百姓撤退,请求朝廷派兵支援,可等来的却是奸臣的诬陷,说我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若不是我侥幸逃脱,恐怕早已死在狱中。”
“将军,” 周峰连忙说道,“如今情况不同了!岳将军正在青石谷集结兵力,准备北伐;韩世忠将军也在镇江一带抗击金兵。只要您出山,我们联合岳将军和韩将军,定能形成强大的抗金力量,把金兵赶出大宋!而且,殿下不仅有皇室血脉,还懂兵法谋略,这三个月来,她带领义军打了好几场胜仗,还揪出了金兵的细作,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