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刘辟之叛 (第2/3页)
己法理上的父亲,李纯令礼部举办隆重的葬礼,自己也披麻戴孝,履行皇帝的礼仪。
进入二月,刘辟因拒绝征召入朝而被任命为西川节度副使,直接行使节度使职权,他觉得朝廷还像德宗时期那样软弱可欺,不但不收敛,反而更加骄横。
韦皋曾经要求兼领三川,当时朝廷没答应,此时刘辟的胃口更大,旧事重提,竟上书要求朝廷让他兼领三川。
李纯看出来了,刘辟就是一个喂不饱的狼崽子,单纯对他退让,只能激发他更大的野心,绝对不能答应,直接下旨拒绝!
刘辟也是个狠角色,一不做二不休,朝廷不给,就自己动手抢,直接出兵攻打东川。
东川节度使李康无能,平时放松军备,难以抵挡西川的军队,刘辟带兵一路东进,势如破竹,只用一个多月,就打下好几个州,并包围了李康所驻守的梓州。
刘辟属下的推官林蕴,忠于朝廷,多次反对他出兵,刘辟居然把他套上枷锁,关入牢中,这明显就是谋反了。
李纯怒了,决心派兵讨伐,于是召集公卿大臣商讨出兵事宜,没想到大多数人居然不支持出兵讨伐。
原来,德宗一朝,藩镇多次作乱,朝廷屡次讨伐无功,反而还被藩镇搞得灰头土脸。最典型的是泾原兵变,德宗被叛军打的连长安都丢了,兵乱平息后,德宗也从此心灰意冷,开始对藩镇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
久而久之,各地有实力的藩镇拥兵自重,骄横跋扈,只要不过分,朝廷多数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在讨论中,很多朝臣认为,蜀地险固,难以攻下,一旦讨伐失败,危及朝廷稳定,所以不赞成大规模出兵。
关键时刻,宰相杜黄裳挺身而出,力排众议说:
“刘辟这个人骄狂自大,色厉内荏,打败他没有那么难,你们不要被他吓怕了。关于征蜀,我有一员大将推荐,神策军使高崇文有勇有谋,胆略非凡,如果把军事大权交给他,不派监军,一定能够打败刘辟,为朝廷解难。”
李纯已经下定决心出兵,对杜黄裳的支持非常感激,于是问道:“杜相如此推崇高将军,他是什么来头?”
杜黄裳答道:
“这个高崇文,在贞元五年曾率甲士三千在陇右佛堂原与吐蕃军激战,打的吐蕃军阵亡过半。贞元十四年,夏州士兵发生哗变,杀死大将王栖岩,时任都虞候的高崇文诛杀了带头哗变的人,平定了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