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7章 削减宫人

第17章 削减宫人

    第17章 削减宫人 (第1/3页)

    李纯经过思考,决定将首先把解决宦官问题作为突破口,而对高崇文的封赏,就是一个借机削弱宦官的机会。

    当时宫中宦官有三巨头,分别是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这三个人在拥立自己为帝的过程中,都立下大功,目前地位显赫,权倾朝野。

    排第一的自然是俱文珍,此人有能力、有气魄,身为大内总管,又掌握左神策军,自是宦官的头领,李纯即位以后,俱文珍还算安分,没做太出格的事。

    排第二的是刘光琦,担任内枢密使,是协助皇帝处理朝政的太监,在传达皇帝旨意时,经常借机搭送私货。

    排第三的是薛盈珍,掌握右神策军,凭借拥立皇帝的机会,权势日增。

    这三个宦官,虽然拥立李纯登上帝位有功,但是权势太大,逐渐表现出居功自傲、谋取利益的趋势。宦官之祸,是唐朝中后期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不及时根除,将成为本朝带来难以控制的隐患。

    对于宦官,李纯没有什么偏见,但是必须要限制其权力,特别是解除兵权,杜绝干政的机会,使其只能在宫中事务发挥作用。

    打蛇要打头,李纯这次考虑,先削除权力最大的俱文珍手中兵权,理由是现成的,高崇文立了大功,朝廷要派宦官前去传旨封赏,传旨太监就选俱文珍去。

    为了麻痹他的思想,李纯决定采取利诱的方式,让人暗示高崇文在西川缴获很多财物,传旨太监可以获得不少回赠。

    俱文珍听说李纯要派他去西川传旨,也没多想,宫中重要太监出去传旨是惯例,而且高崇文在西川打了胜仗,缴获了很多财物,自己去了自然可以捞一些好处,何乐而不为。

    出发前,李纯还专门召见俱文珍,对他说:

    “高崇文立了大功,朕封其为西川节度使,朝中要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去传旨,俱公公和高崇文私交不错,你去最合适。”

    俱文珍听了以后很高兴,赶忙说:“为皇上分忧,是老奴的本职,老奴定不辱使命,把这件事办好。”

    李纯又关心道:

    “此次去西川,一去一回,要几个月,你手里负责的事,跟其他人交代一下,让他们先干着,此到西川路途遥远,俱公公年龄大了,可以稳当一些,不必赶时间。”

    都是中规中矩的安排,还体现了李纯的爱护之意,俱文珍很高兴,第二天就带着宣旨队伍出发了。

    俱文珍走后,李纯又开始考虑削减宫中人数的事。目前朝廷财政紧张,李纯要办的事很多,特别是制造火器,需要花不少钱,必须要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