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君臣倾谈 (第1/3页)
    李纯认为,选人用人是他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对于那些尸位素餐,能力不足的官员要逐步找机会换掉,选拔一批有思想、能干事的官员上来,帮助朝廷解决一些难题,国家才能逐渐兴盛。
    对于自己梳理的6个问题,李纯根据轻重缓急也排了个序。
    关于外族威胁,目前已经缓和了不少,边境基本平稳,内忧尚未解决,短期内不宜对外用兵,这个可以放在后面搞。
    藩镇割据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但是解决难度很大,短期内急不得,搞不好会出乱子,可以先研究制造一批火器,逐步建立一支直属朝廷的强大军队,日后有机会再逐步解决。
    官员腐败和土地兼并,问题积累多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一旦操之过急,很有可能造成极大的反弹,如果跟藩镇问题搅在一起容易出大乱子,目前自己的地位尚未完全稳固,需要等到合适的机会再逐步解决。
    宦官问题是短期内可以办的事,前面已经解除了俱文珍的兵权,其他人的权力也要压缩,但是要寻找合适的机会和借口,逐步去解决,如果师出无名、操之过急,会引起宦官们的集体反击,将会难以控制。
    经济问题,是近期要重点抓的方向,尽量开源节流,从自己做起,减少宫中的用度,其他其他能省的也要省,要抓几个理财的能手,采取一些措施增加朝廷的收入,这样才能放开手脚做事。
    李纯认为,每天的早朝完全就是形式主义,君臣起来那么早,聚在一起空谈,却不能拿出有效措施,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安排官员们做一些实事。
    所以,在即位半年后,李纯就取消每天的早朝,改为五天一次的朝会,时间也安排在早饭以后,朝中六品以上的官员参加,其他有事要禀报的小官也可以参加,借以发现人才。
    平时的各种政务,李纯基本都是在宣政殿处理,召见官员,沟通讨论,定下决策,普通的小事就由几个宰相和各部官员去处理,李纯不愿为了细枝末节的事情操心。
    李纯认为,李吉甫虽然在大朝会上发言不多,但他是朝中知识最丰富的官员,对唐朝的人口、赋税、州县等情况非常熟悉,为人也很有思想,李纯很喜欢和他交流,朝会上听说他编了两本书,就想借着让他献书的机会,跟他单独深入探讨一下。
    大朝会后的第二天上午,李纯在宣政殿召见中书舍人李吉甫。
    只见李吉甫捧着两本厚厚的书,进殿拜见皇帝,李纯道:
    “李爱卿昨日所言,朕极为重视,虽即位一年多了,但朕是对大唐山川人口,财赋矿藏,还不完全清楚,这都是治国的重要依据,李爱卿坐下来,跟朕好好讲讲。”
    李吉甫娓娓道来:
    “禀陛下,我朝在玄宗皇帝时,全国设有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