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讨平李锜 (第2/3页)
是一派胡言,怒道:“你是镇海节度使,代表朝廷行使一切权力,张子良想谋反,你为何不把他们抓起来,押送京师,反而是你谋反失败,被张子良押送京师?”
李锜无言以对。按照律令,李锜谋反,他的儿子李师回已经成年,知情并参与,两人都要被斩首,为了稳妥起见,李纯让大臣们讨论对其他相关人员的处理意见。
有人建议要对其亲属实行连坐,一并治罪,兵部郎中蒋义上书道:
“李锜和他的兄弟亲属都是淮南王李神通的后代,李锜的父亲是李国贞,曾为朝廷立下大功,李锜该死,其他兄弟不该治罪。”
李纯看了后,深以为然,李锜和李师回该杀,其他人或不知情、或没有参与此事,不该问罪,对待皇族之人也要留有余地,于是将李锜几个当官的兄弟贬职处理,其他的一概不予追究。
李锜在镇海多年,搜刮了不少钱财,数额惊人,如何处理这些赃款赃物,大臣们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既然是贪污的钱财,就应该按照律法,全部没收,上交朝廷。也有人认为,这些钱财都是从镇海几州百姓那里搜刮的,理应返还给百姓。
最后,李吉甫上书道:“按照前面颁发的圣旨,各节度使的赋税收入,应当一半上交朝廷,一半留下自用,可以将这些财物一半解送朝廷,交给户部,一半按照比例分给各州,代替百姓要交的赋税。”
李纯对李吉甫的提议甚为满意,就按他的意见下旨办理。在处理李锜事件上,李纯对裴垍和韩愈的表现相当满意,对于这种以小的代价解决了一个藩镇,较为欣赏,便想着重用此二人。
正好武元衡去了西川,宰相空出一个,裴垍也有宰相之才,李纯任命裴垍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李吉甫并为宰相。
前面已经任命李元素为镇海节度使,李纯于是任命韩愈为镇海节度副使,一是不至于一下子提拔幅度太大,其他官员有意见,二是可以牵制节度使的权力,不再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讨平李锜后,朝廷的威望进一步提高,其他藩镇再也不敢有所异动,包括历来比较跋扈的河北藩镇,也老实了一些。
李纯也知道,藩镇问题日积月累,不是短期内可以彻底解决的,目前应该先集中精力处理好内政,待朝廷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就可以开展更大规模的削藩行动。
朝廷先后两次剿灭地方藩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