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皇帝纳妃 (第1/3页)
工商部尚书程异反映,自己已经在想办法增加钢铁的产量,现在钢铁的需求量大,做冶铁作坊的很赚钱,很多作坊都在扩大规模。
有的冶铁作坊发现了一种叫做煤炭的东西,有点像黑色的石头,但是燃烧起来比木材火力更足,冶铁的效果也很好,很多作坊开始使用。
河东道一带,不少地方挖出煤炭,运出来卖给冶铁作坊。李纯表示,只要是市场行为都要予以支持,那些挖到煤炭和买卖煤炭的地方,可以让户部派人收税,朝廷又多一个收入。
经过长安的主要道路时,李纯明显发现长安的商业氛围浓厚了许多,除了原来的东市、西市以外,很多地方也开了店,售卖各种商品,居民可以就近买东西,省的跑去东市、西市。
商家多了,老百姓的选择也多了,谁家实惠买谁的,谁家方便买谁的,商户们是铆足了劲招揽生意,尽量提供优惠和便利。
外事部自然也是要去的,元稹是早有准备,拿了一张西部地区吐蕃兵力分布图给李纯,清晰的标示着吐蕃在各重要地点驻军数量,甚至还标上主将的名字,让李纯不禁对元稹刮目相看。
元稹还把对外贸易管理部起来,只让在几个重要的沿边、沿海城市允许外国人来经商,严格监管买卖的货物,不得买卖火药、火器等严控物资,禁止外国商人到其他地方,防止他们窃取情报。
李纯认为,元稹的做法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选他去外事部是用对了。
当然,其他各部门,李纯也都先后去走了一下,询问开展工作的情况。总体来看,各部门还算积极进取,绝大多数官员都比较认真工作,努力完成李纯下达的任务。
进入到五月份,李藩报告说,长安到洛阳的道路全部修整完毕,百姓可以更加方便的来往于两个都市之间。道路已经开始向汴州和夏原延伸,多段同时动工,估计年底前可以修通到夏原。
李纯关心的几件大事都在有条不紊的进展,各部门也都能按照李纯的意图开展工作,不需要他太操心,日子稍微放松了一些。
这天,李承闽禀报,李吉甫和崔群要求见李纯,李纯还以为是朝政上有什么事,赶紧让他们进来。
行礼罢,李吉甫微微一笑说:“陛下今天难得清闲,我等就来叨扰一下。”
李纯听着口风有点不对,就说:“难道你们今天来,不是为了朝政的事?”
崔群接过来说:“陛下不要老是想着朝政的事,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事。”
李纯一愣,问:“朕有什么事需要考虑?”
李吉甫说:“现在天下太平,人们的生活开始富足了,稍微有点钱的男人都是三妻四妾,连不少大臣都纳了好几个小妾,陛下自登基以来,后宫还没添人,我等臣工都觉得有愧呀。”
李纯笑了一下说:“我又不反对你们纳妾,你李吉甫精力旺盛,朕完全赞同你多纳几个小妾,只要你的身体吃得消就行。”
崔群说:“陛下不能跟他比,他家有母老虎坐镇,纳了两个就不敢再纳了。”
李纯也想趁机开个玩笑,说道:“还是崔群驭妻有道,妻妾成群,而且相处和谐。”
崔群说:“陛下莫取笑臣下,臣今天和李大人来,是想劝陛下再纳一个妃子。”
李纯道:“你们平时都是关心朝政,今天怎么关心起朕的私事起来,难道有人向你们传递消息?”说完看了看李承闽,李承闽连忙低下头。
崔群连忙解围说:“小李子也是为了陛下着想,跟我提过一次,我就跟李大人商议了一下,帮陛下物色了一个。”
李纯来了兴趣,问道:“是个什么样的,说来听听。”
李吉甫说:“陛下的要求比较高,我和崔大人私下物色了好几个月,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还是前段遇到了一个机缘。”
李纯问道:“遇到一个什么机缘?”
李吉甫说:“礼部郎中杜荀卿,有个妹妹才貌双全,可是因为眼界高,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已经22岁还没出嫁,我朝女子一般15岁左右就出嫁了,22已经是老姑娘了,他哥杜荀卿着急了,知道臣喜欢做月老之事,就求臣帮他物色一个妹婿。臣也听说他有一个出色的妹妹,就抽空到他府上一坐,见到他的妹妹,聊了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