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77章 兴唐之志

第77章 兴唐之志

    第77章 兴唐之志 (第1/3页)

    李纯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连续三年多的战事,已经达到了朝廷的既定目标,将士们也该休整一下,朕计划暂时止戈,先集中精力搞好内部的发展,等国家更加富强,再考虑下一步的扩张。”

    李吉甫说:“臣也觉得应该休整一下,新征服的这些地区也需要一段时间消化,等理顺内部问题,再对外用兵不迟。”

    李纯道:“后续,李吉甫带民政部、人事部,筹划新征服地区的行政设置和官员的选拔,武元衡带军事部研究对将士们的封赏,建设部和其他各部要做好迁都的各项准备工作,等这边的事情结束,朝廷就要启动迁都工作。”

    崔群说:“陛下日理万机,宴会上还想着国家大事,臣建议先好好畅饮一番,继续庆祝大唐的胜利,臣敬陛下一杯。”

    李纯欣然饮下杯中酒,觉得既然是宴会,不宜过多谈及朝政,后面就以宴饮为主,按照惯例,进行了约三个时辰结束了庆功宴。

    唐朝的百姓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藩镇之乱解决了,周边的外族势力被唐军全部击败打服,又夺取了大片的土地,经济上百业兴旺,百姓生活富足。

    得知唐军再次取得伟大辉煌的战功,很多长安的百姓纷纷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庆祝唐军的胜利,晚上很多人还燃放起烟花爆竹,整个长安热闹非凡、充满欢悦。

    李纯在宫里回忆着来到唐朝的种种经历,中间虽经历了曲折,但是总算克服了各种困难,不仅消除了内患,而且实现了对外战事的胜利,唐朝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开元盛世时期,完成了大唐的振兴。

    十年来,自己殚精竭虑、谋划布局,总算有了一个好的结果,为大唐统一世界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唐朝人喜欢写诗纪念重要时刻,李纯也酝酿着写上一首诗,考虑成熟后,写道:

    兴唐志

    炎黄子孙怀壮志,华夏儿女奋图强。

    内忧外患成过往,重振国威拓边疆。

    忆古思今心潮涌,千秋大业不遑让。

    扫平四夷在明日,世界一统归于唐。

    李纯刚落笔,李吉甫就进宫来报告设置行政区域和迁都的事,看到李纯好像在写诗,就凑过来看一下。看了一会,李吉甫赞道:“陛下的诗意境洒脱,气势恢宏,真是一首好诗呀。”

    李纯道:“你就别净拣好听的说,朕还是有些自知之明,写诗的水平一般,也就是随便写写纪念一下。”

    李吉甫说:“陛下日理万机,忙于政务,能写出这样的诗,已经很好了,臣观陛下非常重视经济、科学等内容,还以为你不重视诗赋呢。”

    李纯道:“诗赋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瑰宝,朕怎么可能不重视,不瞒你说,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朕都读了不少,非常欣赏他们写的诗赋,所以也跟着学了一些。只是当朝很多官员只会吟诗作赋、流于清谈,反而疏于治理国家、发展经济这些实务,所以才力推大家学习科学、经济等新知识。”

    李吉甫说:“陛下说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是也导致了其他学科的衰落,是该纠正一下。”

    李纯道:“华夏文化虽号称千年文明,但是处于明显的偏科状态,你想想,一个单腿的壮年男子,肯定跑不过双腿的十岁孩童,所以偏科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李吉甫说:“陛下通过发展经济、科技,我大唐的国力日益强大,不断取得胜利,老百姓的思想也都在转变。都愿意学习新知识。刚才陛下写道,世界统一归于唐,看来陛下有志于扫平世界所有势力,都归于大唐的统治,臣也跟着心潮澎湃起来。”

    李纯道:“朕这次大规模对外用兵只是第一步,确定大唐的基本疆域,等再发展几年,消化吸收完毕,国力更加强大,后面肯定还要对外用兵,早晚要囊括世界所有地方,让大唐的光辉照耀全世界。”

    李吉甫说:“陛下的志向很远大,臣也盼望着早日实现,臣今天来是想汇报迁都和重新设置行政区域的事,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李纯说:“既然要迁都,就要重新设置京畿道,可以把颍州、亳州、宿州三州从河南道划出来,以夏原为中心设置新的京畿道,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