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85章 各显才能

第85章 各显才能

    第85章 各显才能 (第3/3页)

徒刑的犯人,可以安置到松花江以北。

    中书省收到申请后,向李纯报告,李纯觉得这是好事,可以加快边疆开发,当即同意。

    关内百姓沿着平松大道闯关东的浪潮越来越大,每年有近十万人涌入东北,垦荒、开矿、经商、务工,方兴未艾。辽桓道物产丰富,只要肯干,收入颇丰,这里的居民生活水平逐渐赶上甚至超过关内。

    新民府位于辽河西岸,水陆交通方便,建城以后发展迅速,只有三年的时间,新民府就从一个小城发展到五万人的规模,不仅汉族人,契丹人、高句丽人、渤海人也都来这边发展,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各种物资的集散地。

    那些发配到肃慎道的流放人员,虽是犯人,其实就是换个艰苦的地方生存,判刑流放以后,原来的家产要么充公,要么被亲族瓜分,回去还有什么意思。

    在这边辛苦多年的土地,家也基本安在这里,如果走了就全没了,大部分人都抱定决心留下,把这边当做自己的新家园。前几年流放在松州以南的犯人,还庆幸占了较好的位置,后面来的流放犯,只能去松花江以北,条件更差一些。

    随着汉人的不断涌入,辽桓和肃慎一带的民族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人的比例不断提升,汉语成为东北地区的通用语言,汉文化成为东北地区的主流文化。

    夷人各族觉得朝廷给的权益还算可以,没有被压迫的感觉,甚至汉人来了以后,经济发展的更好了,日子过得更富足了,民族关系比较的融洽。

    田弘正本为成德镇的一个将领,在关键时刻反正,选择了加入唐军,没想到一路开挂,一直打到扶桑,并因战功卓著,坐到了扶桑巡抚的位置。

    在十个军团将领中,他是唯一一个被皇帝召见的,可见皇帝对他的垂青,田弘正为此还得意了一番。既然坐到巡抚的位置,就要考虑很多政事,虽然自己不是非常熟悉,还好自己下手比较早,在朝中挖走了好几个精通政务的人才过来。

    朝廷要求,扶桑必须打乱原来扶桑的行政单位,重新设州,而且州一级的官员全部要用华人。田弘正就和按察使、布政使好好商议了一番,在东昌府之外设置了11个州。

    分别为崎州(九州岛北部)、鹿州(九州岛南部)、佐州(四国岛)、札州(北海道)、根州(广岛)、冈州(山冈)、奈州(奈良)、名州(名古屋)、户州(东京)、富州(富士)、磐州(仙台)。

    设置了这么多的州,需要不少官员,扶桑离内地较远,吸引人才也是一个大问题,田弘正干脆派按察使江如华跑到内地,到处搜罗人才,用的还是升官加补贴的那一套,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才把各州的官员配到位。

    各县的官员、公职人员,基本还是用扶桑人为主,但是在每个县的县监、县学必须由华人担任,对扶桑族的官员进行严格的审查,必须是亲唐的人员,如有忤逆、分裂的言行,立即撤掉,甚至治罪。

    扶桑经过两次大战,那些敢于抵抗唐军的精锐损失殆尽,其中战死近十万人,十二万人运到江淮为奴,其他的人早已胆寒。扶桑人历来崇尚强者、轻视弱者,看到唐军这么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彻底丧失了反抗的意志。

    田弘正刚开始还怕有扶桑人心怀怨恨,防范的非常严密,没想到扶桑人变化非常大,对待汉人官员都是毕恭毕敬,就是那些跟过来平叛的新罗人,扶桑人对他们也很客气。

    本来新成立的各州还要成立华人组成的地方部队,田弘正感觉从内地招人很难,干脆就把那些新罗军分配到各州,成为各州的地方部队。

    为了用好这些新罗军,田弘正对他们非常好,给他们的待遇优厚,还给他们找扶桑女子为妻,这些新罗军对待唐朝忠心耿耿,就长期留在扶桑了。

    为了吸引内地的汉人来扶桑发展,田弘正没收的原扶桑皇族和叛军占据的房屋和土地,全部收归官府。

    然后用这些房屋、土地招徕汉人居住、耕种,为了便利汉人过来,扶桑道组织了几个船队,从登州、海州、润州等地免费运送汉人来扶桑,然后又按照家庭人口数,免费分配一些土地房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