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94章 货币改革

第94章 货币改革

    第94章 货币改革 (第1/3页)

    李纯说:“朕想好了,皇家的人也不必都从政,以后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完全可以干其他行业,实在不行,但凡有点能力,就安置在枢密院吧,这个是皇帝的私人机构,安排一些宗室和外戚的人员,应该没人有意见。如果游手好闲、啥也不会,那就领一点基本的爵禄,不可能像以前那么风光了。”

    杜秋妃说:“臣妾觉得学技术就不错,以前皇宫清理宦官时,搞了近千个宦官到火器场干活,刚开始留在宫里的宦官还庆幸,没想到现在那些在火器场的宦官很多成了技师,月薪比宫里的普通宦官高多了,还有那些修铁路、桥梁的技术人员,薪水也比一般的低级官员高。”

    李纯道:“以前就业方向比较窄,除了种地就是经商,然后就是当官,种地辛苦,经商没面子,很多人挤在通过科举当官这个独木桥上。全国的官员数量毕竟是有限的,搞得不少人穷经皓首,连个举人秀才都考不上。现在从事工商业很光荣,搞技术的收入也不低,以后教师、医生的收入和地位也会上来,只要肯努力,有很多路可以选。”

    杜秋妃说:“陛下的想法很好,华夏千年以来形成的官本位思想,恐怕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

    李纯道:“社会在变革,人的心态也会逐步改变,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一个合法赚钱谋生的手段,让生活变得更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朝廷刚处理完普通话和简化字的事情,财税部尚书李巽又跑过来找李纯,反映了一个新情况。

    近些年,唐朝的经济发展迅速,居民对钱币的使用和需求增加,目前朝廷对钱币的铸造和管理相对宽松,各个时期的钱币都在市面上流通,有些不法之徒私铸仿制钱币,甚至以假乱真,扰乱了市场秩序,亟需朝廷采取雷霆手段予以解决。

    私铸仿制钱币是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大事,李纯非常重视,向李巽问了一些当朝货币铸造和发行的具体情况,又询问了民间私铸仿制钱币的一些细节问题,对整个事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在唐朝,主要流通的货币是开元通宝,原本是用铜来铸造,但是唐朝中期以来经济衰败,朝廷在铸币时,就往里面掺入了铁、铅等较为廉价的金属,导致货币信用下降。

    一些民间不法之徒,干脆以铁为主私铸仿制开元通宝,导致市面上劣币、假币泛滥。

    前些年,李纯进行朝廷机构改革,铸币权自然就划归了财税部,财税部继承了以前户部的恶习,依然在铜钱中掺入铁、铅。

    虽然铸币成本下降了,间接帮朝廷增加了收入,但是也起到了很差的示范作用,民间不法之徒继续大量私铸仿制钱币。

    早期的开元通宝,成色足、含铜量高,很多百姓不舍得使用,藏在手里,都是拿那些劣质货币出来使用,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

    还有的百姓,喜欢占小便宜,把钱币周边的铜铁磨下来,积少成多,作为金属卖掉,造成了很多磨损的钱币。

    久而久之,民间私铸钱币屡禁不止,市场上的劣币越来越多,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李纯认为“己不正,何以正人”,财税部自己都在钱币中掺假,表面上给朝廷增加了收入,实际上破坏了朝廷的信誉,哪里还有底气去治理民间的非法铸币活动?

    国家要增加收入,靠的是搞活经济,以合法的形式征收赋税,搞这种取巧的行为只能是因小失大,破坏国家的金融秩序。

    李纯认为,朝廷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货币整顿,重新铸造成色足的新币,作为市场流通的主要货币。同时,当前的劣币泛滥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货币贬值,间接引发了通货膨胀,铸造新币时必须把币值和实物锚定起来。

    唐朝最重要的实物莫过于粮食,粮食中最重要的就是大米,大米是全国最重要的主食,是良好的锚定物。

    目前的一文钱可以购买一斤二两的大米,但是目前的货币含铁量高,如果全部用铜铸造,可以按照两斤大米的价值铸造,以后长期锚定。

    当时只有开元通宝一种货币,买小的东西不方便,买很多东西就需要带很多货币,可以在开元通宝的基础上,再铸造制钱和元和通宝。

    开元通宝用铜铸造,制钱用铁铸造,元和通宝用银铸造,一枚开元通宝是一文,一枚制钱为一角,一枚元和通宝为十文,都是十个进位。

    这样,区分大小不同的货币,买小东西就用制钱,一般的东西用开元通宝,买贵重的东西用元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