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07章 确立秩序

第107章 确立秩序

    第107章 确立秩序 (第3/3页)

美好幸福的生活。安文远看着不少华襄健儿踏入军营,训练成一个个能打仗的士兵,心里倍感欣慰,也希望他们代表安桂人,出去打开一片新天地。

    训练襄人部队的事,有军事部调人过来帮助,具体则由道的都统具体操办,自己只是忙一些大事,还算好些,安文远想的更多的是骆瓯族群以后的发展问题。

    按照朝廷的规划,以后征服夷人地区后,襄人官员带着襄人百姓逐步要到夷人地区发展,在那边帮助朝廷治理夷人。

    本来按照安文远的想法,骆瓯族群可以就近往中南半岛发展,那里临近安桂道,各方面的条件也更好些,没想到朝廷初步的计划是让骆瓯族群往南洋方向发展。

    南洋群岛相对远一些,发展的程度也差一些,听说有些偏远海岛还是原始部族状态,后来听说中南半岛由僚越族群过去,安文远也就理解朝廷的深意了。

    为了掌握南洋群岛的情况,安文远派人从往南洋做生意的商队那里打探消息,得知那边就是比安桂道更热一些,也是吃稻米,总体来说还算适合骆瓯族群。

    后面朝廷又发布了一些鼓励政策,襄人到夷人地区会有很多好处,骆瓯族群很多人也开始心动了。

    随着政策的清晰,襄人到夷人地区拥有很多特权,赋税只有夷人的一半,而且领(县)以下完全就是襄人自己说的算,有些骆瓯族群就想第一批过去,可以选择好的地方,还可以谋个一官半职。

    骆瓯族群有些文化的人,都跑到襄人县令或其他县官那里拜帖,求得到了新地方可以得到好的公职,那些县官也需要有自己的班底,双方互相接洽,逐步形成了好几个小圈子。

    安文远算了一下,朝廷在安桂道训练11个襄人团,也就意味着会在南洋群岛组建11个郡,按照每个郡8个领来算,那就需要近90个县级机构。

    每个县的公职人员起码百余人,还有民兵营的三百人,再加上家属,还有教育、经商、垦荒的人员,每个领估计要迁移上千人过去,在加上路、郡两级要迁移的人员,安桂道第一波估计要迁移20万人过去,占了全道襄人的两成。

    安桂道12个州,大概有50来个襄人占多数的县,90个领加上州一级的公职人员,是目前襄人公职队伍的两倍,特别是未来要担任管领的官员,以后都是安桂道来推荐,安文远让各州物色合适的人选,道里面再把关筛选一番,争取把能干的人推荐上去。

    让安文远生气的是,居然还有一些襄人官员不愿去南洋,当初朝廷保留这些襄人官员,就是为了后面可以直接把他们派去夷人地区,如果襄人官员不去,还怎么落实华襄共治?

    安文远也是恼了,声称凡是不愿去夷人地区的襄人官员,到时一律罢免、削职为民,道、州两级重新选拔。

    安文远觉得,在唐朝的地面上,还是华族来主导,不怕襄族官员不配合,县令不愿去,自有县监、县丞愿意去,实在不行就让县尉、县判过去,升官的事从来不缺人。

    看到安文远强硬起来,那些襄人官员也不敢再提不去了,转而求着想去一些条件较好的地方。

    襄人官员们经过仔细对比认为,吕宋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条件相对好些,比较愿意去,菲律宾群岛南部、加里曼丹岛、苏威拉西岛、小巽他群岛、马鲁古群岛则相对落后,不太愿意去。

    安文远非常吃惊,这些人怎么情报那么灵,居然知道的那么详细,看来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每个人都非常用心。

    安文远认为,南洋群岛还没打下来,这些人就想着找好位置,有点让人啼笑皆非,只能安抚各个襄人官员,尽量征询个人意见,到时给他们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

    官员们不安分,普通襄人百姓也开始有了异动,不少骆瓯人互相串联,打算第一批去南洋群岛,争取占个好位置。

    特别是那些襄人官员的家属,有人参加襄人部队的家庭,都计划着等朝廷征服南洋群岛以后,就跟着去南洋。

    还有骆瓯人提前放出风来,说后面要去南洋群岛,要提前卖自己的房屋土地,周围的汉人过去打听价格,结果只是噱头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