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15章 巡游闽海

第115章 巡游闽海

    第115章 巡游闽海 (第2/3页)

涉及经费问题,包括寺庙占用土地、房产的问题,这些要如何解决。”

    李纯道:“寺庙的僧人,自然是寺庙自己解决经费问题,解决不了就不招,朕只说同意增加总员额,又没说必须增加每个寺庙的僧人数量,有能耐的寺庙就多招人,养不起的寺庙就不增加僧人。”

    崔右甫说:“房产还好说,以前不少寺庙都空着,多住一些僧人没问题,如果以后寺庙增加地产怎么办,寺庙的土地还能免去赋税吗?”

    李纯道:“寺庙都是宗教场所,要那么多地产干什么?你们民政部根据各寺庙的大小、僧众的多少,给各个寺庙划定一定的面积,可以让他们有点土地种菜即可,各个寺庙一律不得超出面积占有其他土地。”

    元稹说:“按照陛下的意见,各个寺庙基本就相当于靠香火钱和信众的供养,不能再占有土地收租了。”

    李纯道:“各个寺庙除了香火钱和信众的捐款之外,他们也可以做一些法事赚点钱,其他的就不行了,朝廷按照核定的僧人数量给寺庙免税就不错了,不可能再给他们补钱。”

    李藩说:“以后如果唐军占领夷人地区,如果对僧人们没有补贴,估计他们也不愿意出去传教。”

    李纯道:“国内、国外当然不能一样,对于到国外传播佛教的僧人,民政部可以发放一些补贴,鼓励僧人们到国外传播东土佛教,当然道教也可以去传,他们享受同等政策。”

    崔右甫说:“既然政策清晰了,臣明天就派人回去,让民政部制定政策,让各地执行。”

    李纯道:“元和十年到现在培养的僧人基本都已经成熟了,今年开始再培养一些,等第一波用兵结束以后,就可以开始派佛道两宗出去传教,传教更是一个慢功夫,但是只要细水长流,最终会发挥巨大的效果。”

    范希朝笑着说:“我们几个还以为陛下去游山玩水去了,没想到陛下顺手还解决了朝政问题。”

    李纯笑道:“山水有欣赏了一番,顺道也办了一些事,两不耽误。”

    李纯等人在余杭又呆了几天,到几个地方视察一番,找当地的名人雅士聊了一下,就乘船继续南下,朝闽海道方向赶去。

    船队在海上航行时,李处经常扶着船舷欣赏沿岸的风光,看着那些山海村居,累了就进入船舱休息,三天后到达晋江府的码头。

    晋江府本为泉州,后来改成闽海道的首府,因晋江穿城而过,升为晋江府。闽海道加入潮、梅、流三州后,晋江府位置居中,地势开阔,又有港口的便利,发展非常迅速,成为南方沿海的重要城市。

    晋江城位于晋江北岸,又称鲤城,城市虽不及广陵和余杭繁华,但是商业氛围浓厚,加上又是对外贸易重镇,也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闽海道巡抚王重元带领属员在晋江码头迎接李纯一行,简单施礼后,李纯和众人进入晋江城。

    王重元按照入乡随俗的原则,给李纯等人准备了一桌闽海特色的饭菜,闽海菜中海鲜的比例较高,李纯不太喜欢海鲜,但不愿驳了地方官员的面子,就简单吃了一些,加上旅途劳累,吃完就去休息了。

    第二天,李纯循例召见王重元询问闽海道的情况。

    王重元说:“禀陛下,闽海道共有1府9州,人口210万,近年来因为朝廷开发边疆地区,大量北方人迁移到闽海道,元和八年收复流求岛之后,设立流州,吸引了不少大陆百姓到岛上开发。目前,晋江府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每年从这里出口大量的瓷器、茶叶、丝绸等产品,也进口一些海外的商品,闽海商人在对外贸易中获利甚丰。”

    李纯道:“闽海道开发较晚,原为蛮夷之地,在隋唐时期才开始大规模开发,闽海地区山多地少,出海经商不失为一条出路,流求岛西部有不少平原,还可以开发若干年,以后可以设为两州。”

    王重元说:“闽海道原来确为蛮夷之地,现在还生活着不少土著居民,现在全部被划为僚越族,我们在吴越道组建了两个襄人团,未来可以跟随朝廷大军出征海外。”

    李纯道:“大陆的僚越人长期和汉人融合,其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