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19章 大学招生

第119章 大学招生

    第119章 大学招生 (第1/3页)

    白居易奏道:“禀陛下,目前第一批高中生和中专生已经毕业,朝廷和各道的大学已经建成,其中朝廷开办了7所专科大学,各道分别建了一所综合性大学,均已启动招生工作。我们教育部计划在本月10日,开展朝廷7所大学的联合招生考试,所以特来向陛下汇报。”

    李纯道:“全国各个大学的招生考试的模式是怎么样,可以同时报考多个大学吗?”

    白居易说:“目前各道的高中生只能考两个方向,一是报考本道的大学,二是来夏原报考朝廷的7所大学,不能报考其他大学。”

    李纯道:“你这么一说,高中生只能考一次,报考一个大学,如果考不上就没机会了。”

    白居易说:“各道是这样的情况,因为他们只有一所大学,参加朝廷7所大学联考的学生,可以报两个大学,一个主志愿,一个备选志愿。”

    李纯问:“今年朝廷的7所大学一共招生多少人?有多少学生报考?”

    白居易说:“7所大学刚开始招生,规模都不大,每个大学招生200人,一共招生1400人,目前已经有一万多人报名”

    李纯道:“按照这个数据,竞争很激烈,七八个人才有一个名额。”

    白居易说:“目前有的地方交通不便,夏原周边的道来的比较多,否则还会有更多考生。”

    李纯问:“那些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固然好,考不上大学的高中生怎么办?”

    白居易说:“他们的出路倒不是问题,目前中专生们已经都毕业,各个行业都缺人才,工作非常好找,有些高中生自感考不上大学,也去找工作了,从事基层的公职或教师都没问题。”

    李纯道:“目前全社会都处于缺人才的状态,第一批中专生、高中生肯定抢手,华夏工业大学的新校址建起来以后,原来在夏原城内的临时校址怎么处理?”

    白居易说:“医药部尚书江志平,已经跟臣对接了,他们要举办的中央医院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准备在工业大学搬到新校区后,直接在其旧址上举办中央医院。”

    李纯道:“目前夏原城内找个合适的地方办医院确实很难,医院就是要方便百姓,不能像大学一样搬到远郊区。”

    白居易说:“北郊丁圩乡一带相对空旷,土地面积较大,位于道路旁边,办学还算方便,远离城区也能让学子们可以静下心来学习。”

    李纯道:“以后丁圩一带就是夏原的科教城,目前七所大学招生人数还是太少了,以后还要扩建,增加招生人数。目前采矿业发展很快,培养探矿、采矿的人才也很重要,可以再办一所矿业大学,目前朝廷的部队军官学历不高,可以再办一所军事大学,这两所大学在高考结束以后就可以筹备建设,争取两年后就举办。”

    白居易说:“目前在华夏工业大学已经设置了一个采矿专业,未来可以扩充为一所单独的大学,前面七所大学都是采取单层建筑,建设速度比较快,臣建议两个新大学可以采取多层建筑,这样比较节约土地,估计建成办学大概需要三年。”

    李纯道:“目前夏原的土地越来越金贵了,新建的校区原则上按照目前夏原的主流方式,建成三层的建筑,未来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采矿专业前景可观,明年就打仗了,军官培养也没那么快,就按三年来建设。”

    按照朝廷的规划,等大学生毕业后,就改变原有的科举模式,从大学毕业生中考核选拔官员,大学毕业生就相当于以前的举人。

    整个六、七月份,全国的焦点都在大学的招生上,那些参与高考的学生,都希望能够考上心仪的大学,享受金榜题名的荣耀。

    七月上旬,各个大学的录取工作结束,公示录取学生名单,考中大学的学生欢欣雀跃、奔走相告,甚至还摆起升学宴。落榜的考生只能黯然返乡,有的选择复读,有的选择直接找工作。

    经过充分的准备后,七月下旬各个大学正式开学。

    为了给各个大学壮声势,教育部尚书白居易参加华夏师范大学的开学典礼,建设部尚书柳晟去了工程大学,农水部尚书汪广会去了农水大学,财税部尚书颜庆明去了财经大学,人事部尚书韩愈去了政法大学,医药部尚书江志平去了医药大学,工商部尚书程异去了工业大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