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43章 襄人外迁

第143章 襄人外迁

    第143章 襄人外迁 (第2/3页)

东西的价格下降了不少,比其他地方的价格实惠很多,吸引了不少汉人过去购买。

    汉人历来重视土地,视为财富的象征,所以很多手里有闲钱的汉人都跑去买房买地,一时间交易很活跃,大量的土地房屋易主。

    僚越族群比较分散,很多地方和汉人临近,所以卖地最方便。骆瓯族群相对集中一些,那些平原地区的还算好卖,迁出去的多一些,山区、丘陵地带的土地不好卖,迁出去的比较少。

    契胡族群位于漠南地区,少部分是农用地,还能卖掉,大部分都是草场不好卖,当地官府干脆就根据想迁移契胡部落的放牧区域,评估一个总的价格,将钱发给部落,让他们内部自己分,其所游牧区域的草场则归官府所有。

    李纯对于襄人的对外迁移,采取了鼓励和支持的做法,也鼓励华人迁移到襄人腾出的地方,但是限制华人到夷人地区。李纯认为,华族当前的重点是填补襄族腾出的空间,而不是跑到夷人地区跟襄人抢空间。

    李纯觉得,当前到夷人地区的华人主要有三类,一是公职人员,二是驻军,三是经商人员,后续还要加上教育和其他必要的技术人员。

    公职人员和驻军是必须的,也是有固定数量的,对于经商,当地尽量以襄人为主,只有跨路的大宗贸易让华人去做。至于后续的教育和相关技术人员,也要进行评估,只有那些确实需要华人来做的,再审批同意他们过去。

    李纯想起来,前世有护照,可以作为出入境的重要证件,可以在唐朝也推广这个做法,华人要出国的,襄人要出道、路的,夷人要出郡的,都要提前申***,经过民政局审批盖章以后,才能出入境,这比那个批条好用。

    李纯想好这些后,就将两个宰相和几个重要官员召来,商讨如何落实这些想法,几个大臣听了以后各自发表看法。

    崔群率先发言:“陛下的意见很好,华、襄、夷三族是应该厘清边界,早日定好规则,省的以后扯皮,臣完全同意陛下的想法。”

    裴度说:“目前有很多汉人跑去襄人那里买地,有的汉人出手阔绰,一买都是几百亩。有的甚至连续买了上千亩,成了大地主,有的汉人比较穷买不起,形成了两极分化。”

    李纯道:“这个问题我也有考虑过,前几年朝廷搞边疆开发时,大部分无地、少地的农民过去基本都无偿或低价得到土地。目前只有少量的无地农民,其中有的是不愿去太远的边疆,有的是因为赌博、懒惰卖掉了手中的土地,所谓救急不救穷,朝廷做不到包揽一切。”

    左仆射李巽说:“陛下说的对,其实目前肃慎道北部,黔滇道的山区还是有一些荒地,有些人嫌那里偏远,不愿过去。大部分百姓是好的,但也有些人沾染恶习,就算分给他地早晚还是败光,朝廷不能做这个冤大头。”

    裴度说:“目前来看,关于土地多寡产生的社会矛盾不大,但是以后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有的成为大地主,有的没有土地,最终还是会产生矛盾。”

    李纯道:“这个问题朕也有考虑过,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消化,一是继续大力发展工商业,近年来工商业吸纳了不少就业人口,有的农民甚至卖掉土地进城务工,后面工商业发展起来可以吸纳更多的无地农民;二是目前朝廷让襄人地区的官府托底收购了一些土地,可以作为储备之用,以后不仅可以分给无地农民,也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