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暗夜奔涛 (第1/3页)
    民国十三年(1924年)的春夜,湘北吴家墩被浓得化不开的黑暗笼罩。惊蛰已过,潮湿的空气里混杂着泥土的腥气和腐烂稻草的味道,远处池塘边传来青蛙试探性的鸣叫,更添几分压抑。吴家那座青砖高墙的大宅院,如同蹲伏在村庄中央的一头巨兽,只有门廊下那两盏写着“吴”字的白纸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投下惨淡而晃动的光晕。
    偏院西北角,那间与猪圈仅一墙之隔的柴房里,谢文渊蜷缩在一堆散发着霉味和猪臊气的干草上。十五岁的少年,身形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而显得瘦削,但骨架已然撑开,破旧单衣下是紧绷的、因常年劳作而结实的肌肉。他闭着眼,呼吸平稳,仿佛已然沉睡,但耳朵却像警觉的狸奴,捕捉着宅院内外的一切声响——更夫敲过三更的梆子声、护院家丁巡夜时零落的脚步声、甚至厨房后老鼠啃噬木板的窸窣声。
    柴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溜进来一个更瘦小的黑影,是负责给长工送饭的小厮水生。他凑到谢文渊耳边,气息急促地低语:“文渊哥,醒醒!老爷明早要宴客,让你现在去后山砍两担上好的松柴,天亮前务必送到厨房!”
    谢文渊睁开眼,黑暗中,那双眸子清亮得没有一丝睡意。他没有多问,只是沉默地点点头,利落地翻身坐起。在吴家为奴的近三年时光,早已磨去了他所有的疑问和反抗,只剩下近乎本能的服从。他熟练地穿上那双底子几乎磨穿的草鞋,从墙角拿起磨得锃亮的柴刀和粗麻绳。
    水生塞给他一个尚带余温的、小孩拳头大小的糙米团子,声音带着同情:“灶下偷藏的,垫垫肚子。后山路滑,小心些。”
    谢文渊接过团子,揣进怀里,拍了拍水生的肩膀,身影一闪,便融入了宅院后门的黑暗中。
    后山并不高,但林木蓊郁,夜路难行。月光被厚重的云层遮挡,只有偶尔云隙间漏下的几缕清辉,勉强照亮脚下布满苔藓和碎石的小径。山风穿过松林,发出呜呜的声响,如同无数冤魂在低泣。谢文渊对这条路早已熟悉,他走得又快又稳,柴刀偶尔挥砍掉挡路的枝条,发出清脆的“咔嚓”声。
    他并非不害怕。这深山老林,夜里有野猪出没,更有传言闹鬼。但他更怕的是吴家管事那根浸过水的藤条,以及完不成任务后克扣那本就少得可怜的食物。生存的残酷,早已将恐惧挤压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他奋力砍伐着枯死的松枝,手臂因重复的挥砍而酸麻,汗水浸湿了破旧的单衣,紧贴在背上,被夜风一吹,冰冷刺骨。
    将近四更天,两担沉甸甸的松柴终于捆好。谢文渊坐在一块冰冷的山石上喘息,掏出那个糙米团子,小口小口地啃着。米团粗糙刮喉,但他咀嚼得很慢,仿佛在品尝世间最美味的珍馐。就在这时,山下村庄边缘,靠近官道的那片区域,隐约传来了几声犬吠,随即是马蹄声和车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