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矢志出征 (第1/3页)
    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凌晨四时,长洲岛依旧沉睡在浓重的夜色与江雾之中。一声凄厉尖锐的哨音,如同撕裂绸缎般,骤然刺破了这份黎明前的死寂。紧接着,是值星官那已经刻入每个人骨髓的、带着金属摩擦般质感的口令声,在营区上空炸响:“第一期全体学员——五分钟后——大操场集合——举行毕业典礼!”
    没有片刻迟疑,甚至无需思考。整个营区如同一个被瞬间唤醒的庞大生命体,各个角落立刻爆发出密集而有序的声响。木板床的吱呀声、急促的脚步声、武装带金属扣环的碰撞声、水壶与工兵铲的轻微磕碰声……所有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压抑着巨大兴奋与庄严感的喧嚣。谢文渊几乎是条件反射般从床铺上弹起,黑暗中,他的动作精准、迅捷,没有丝毫多余。穿衣、打绑腿、整理军容、检查步枪(虽是典礼,但枪不离身是铁律)……每一个步骤都如同演练过千百遍般流畅。他的手在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寒冷或紧张,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即将破茧而出的激动。
    五分钟,不多不少。全体第一期学员,近五百人,已如同五百尊灰色的雕像,整齐划一地肃立在宽阔的大操场上。队列横平竖直,鸦雀无声。只有江风掠过军旗发出的猎猎声响,以及每个人胸膛下那颗剧烈跳动的心脏轰鸣。天色依旧墨黑,只有**台前临时拉起的几盏电灯,投下昏黄而摇曳的光晕,勾勒出学员们年轻而坚毅的轮廓,也将他们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射在冰冷坚硬的土地上。
    时间在绝对的静默中缓慢流淌。终于,当东方天际泛起一丝极其微弱的、鱼肚白的暖光时,一阵沉稳而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校本部的主要长官们,在卫兵的护卫下,登上了简陋的**台。站在最中央的,正是身穿戎装、面色肃然的蒋介石(时任黄埔军校校长)。他的目光如同鹰隼,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而充满渴望的脸庞。
    没有冗长的开场白。蒋校长上前一步,他的声音带着浓重的浙江口音,并不洪亮,却异常清晰地传遍了操场的每个角落,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与沉重:
    “诸位同学!你们,是黄埔第一期毕业生!是总理(指孙中山)亲手播下的革命种子!今日,你们即将毕业,奔赴前线!” 他顿了顿,目光更加锐利,“你们要牢记!你们的责任,是完成总理的遗志(此时孙中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