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烽火征途 (第3/3页)
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一名士兵刚探出身,就被机枪子弹击中头部,当场牺牲。谢文渊目眦欲裂,却只能压下悲痛,继续寻找机会。
终于,他们接近到距离地堡不足三十米的一个弹坑。谢文渊取出集束手榴弹(将几枚手榴弹捆扎在一起),对身旁的士兵说:“我冲出去吸引火力,你们看准机会,把这家伙扔进射孔!”
“排长!不行!” 士兵们死死拉住他。
就在这时,左侧吸引火力的王栓柱那边,突然传来了更加激烈的枪声和一声巨大的爆炸!原来,王栓柱见谢文渊这边久无进展,心一横,抱着集束手榴弹,高喊着“娘!儿子尽忠了!”,毅然跃出掩体,扑向了地堡!在身中数弹的同时,他用尽最后力气将冒着青烟的手榴弹塞进了地堡的射孔!
“轰!!!” 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地堡的射击戛然而止,腾起一股浓烟。
“栓柱!!!” 谢文渊和士兵们发出痛彻心扉的怒吼。
“为栓柱报仇!冲啊!” 谢文渊血灌瞳仁,拖着伤腿,率先跃出弹坑,带着满腔悲愤,冲向已然沉寂的地堡残骸。缺口,终于被英雄的鲜血强行打开了。
后续部队顺着这个用生命换来的缺口,蜂拥而入,东门防线开始动摇。战斗结束后,谢文渊在王栓柱牺牲的地方,只找到他那顶被炸烂的军帽和半块染血的银元(他曾说是留给儿子的)。谢文渊默默地将银元和军帽收起,贴身放好。王栓柱,赵铁柱,李阿仔……一个个名字,如同烙印,刻在他的心头。东征之路,每一步都浸透了战友的鲜血。他望着眼前依旧巍峨却已露出败象的惠州城,目光中除了仇恨与坚定,更多了一份深沉的、源自巨大牺牲的责任感。他知道,自己背负的,早已不只是个人的家仇,更是无数逝去战友未竟的理想与期望。这把名为“革命”的利刃,在血与火的征途上,正被锻造得愈发锋利,也愈发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