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征尘未洗 (第3/3页)
”他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种历经生死后的沉稳力量,“这里,有很多新面孔。我要告诉你们,二连,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在淡水,在惠州,无数的前辈,用他们的鲜血,为我们赢得了荣誉!” 他顿了顿,指向名册上那些画了符号的名字,“他们,赵铁柱、李阿仔、王栓柱、张大山、王小虎……还有很多很多人,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他们为什么而死?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了打倒军阀,是为了让咱们千千万万的同胞,不再受他们受过的苦!”
他讲述着那些牺牲战友的故事,讲述着他们的勇敢与忠诚,没有夸大,只有真实的追忆和深切的悲痛。新兵们静静地听着,眼神逐渐从迷茫变得专注,甚至燃起了火焰。
“现在,他们不在了。这个连队,要靠我们撑起来!” 谢文渊的声音陡然提高,“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练好本领,时刻准备着!下次战斗,我要看到二连的旗子,永远冲在最前面!能不能做到?”
“能!” 回应声起初有些杂乱,随即变得整齐而响亮。
“大声点!我没听见!”
“能!!!” 声浪几乎要掀翻营房的屋顶。
接下来的日子,谢文渊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连队的整训之中。他借鉴军校和实战经验,制定了极其严苛的训练计划。不仅注重射击、投弹、刺杀、爆破作业等单兵技能,更加强了班排协同、战术穿插、夜间作战等科目。他亲自示范,言传身教,对训练中的懈怠和错误毫不容情。同时,他也更加重视政治教育,请来营里的政工干部,结合东征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革命道理,激发士兵的阶级觉悟和战斗意志。
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但那双眼睛却愈发深邃锐利。夜晚,他常常独自一人,对着那本方紫石砚和半块徽墨发呆。父母的影像与牺牲战友的面容交织在一起,让他心中那份“革命”的信念,不再是飘渺的口号,而是化作了对每一个士兵生命负责的具体担当,化作了必须赢得胜利、告慰亡者的钢铁决心。
征尘未洗,新的使命已在召唤。谢文渊知道,惠州只是起点,东征也远未结束。他和他的二连,这支用鲜血重塑过的队伍,即将踏上更为漫长、也更加波澜壮阔的征途。他必须让这把带血的利刃,磨砺得更加锋利,去迎接未来更加残酷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