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潮汕锋镝 (第1/3页)
    棉湖的血腥气尚未在肺叶中完全散去,东征的铁流已挟着胜利之威,滚滚向东,直指陈炯明叛军盘踞的最后巢穴——潮汕地区。民国十四年(1925年)三月下旬,岭南的天气渐趋闷热,连日行军,教导一团官兵的军装被汗水反复浸透,结出白霜,紧紧贴在皮肤上,摩擦着棉湖战役中新增的、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疲惫刻在每个人的脸上,但眼神中更多的是一种被连续胜利和巨大牺牲淬炼出的、近乎麻木的坚毅。
    谢文渊走在二连的行军队列中,左肩旧伤在闷热和负重下隐隐作痛,但他步伐依旧沉稳。棉湖一役,二连再次承受了不小的伤亡,那些补充进来、他甚至还来不及完全记住名字的新兵,又一次用生命填补了连队的缺额。他怀中那本薄薄的、被血渍和汗水浸得字迹模糊的花名册,上面划掉的符号越来越多,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潮汕平原,水网密布,城镇林立。叛军残部在此化整为零,或据守城镇,或利用复杂地形进行游击袭扰,战斗呈现出与惠州、棉湖攻坚截然不同的形态。教导一团的任务不再是单一的攻城拔寨,而是清剿、追击、巩固,战斗更加频繁、琐碎,也更具不确定性。
    河婆(今揭西)是通往潮汕腹地的重要据点。一股叛军依托镇内密集的民居和纵横的街巷,构筑了街垒,企图负隅顽抗。战斗在镇外打响,很快便蔓延至镇内,演变成了逐屋逐巷的残酷争夺。
    谢文渊的二连负责清剿镇东一片祠堂与民居混杂的区域。这里的巷道狭窄曲折,视线受阻,敌人隐藏在屋顶、窗后、墙角,冷枪不时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射来,令人防不胜防。
    “注意墙角!火力侦察!” 谢文渊靠在一堵断墙后,厉声下令。他不敢贸然让部队成建制冲锋,那无异于送死。
    一个班尝试沿着一条窄巷推进,刚进去不久,就遭到了来自两侧屋顶和前方街垒的交叉火力袭击,瞬间倒下两人,余下的被迫退回。
    “妈的!这帮地老鼠!” 一个排长气得一拳捶在墙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