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折节下交得臂助,徐庶暂栖画良图 (第1/3页)
于是刘琦将徐庶带到自己偏院内最雅致的厢房前指给徐庶,并告其先在这暂住一段时间。
而刘琦所指的厢房,屋里一应用物都是刘琦悄悄让翠儿换了最好的,书案上的笔墨纸砚,甚至比刘琦他自己用的还讲究几分。
“元直兄,寒舍简陋,暂且屈就。”
刘琦这话说得诚恳,眼神里没半点虚的。
两次访诸葛亮未成,如今的刘琦是真的把徐庶当成了救命稻草。
徐庶点了点头,口中连连说道:“自己是山野之人,随意便可!”
等徐庶走进屋里扫了一眼房间,嘴上虽然说随意,但心中却对刘琦感官好了几分。
只见这处厢房虽处于角落但也窗明透亮,书卷满架,摆在案几上的香炉里还袅袅飘着几缕清烟,显然是用了心的。
徐庶脸上虽然心中对刘琦感官甚佳,但多年游历天下让徐庶早就练就出一副波澜不惊的内心。
于是徐庶点了点头,向刘琦拱手道:“公子厚意,庶感激不尽。”
接下来的几天,刘琦几乎是天天来徐庶这,就差点发动刘备技能(把臂同游,抵足而眠)了
刘琦日日跑来,也不全说正事,有时抱着一卷书,假模假式地请教几个问题,有时干脆拎壶粗茶,跟徐庶天南地北的闲扯。
而且刘琦也从不摆荆州长公子的架子,开口闭口就是“元直兄”
斟茶倒水也亲力亲为,搞得张诚在一旁直瞪眼,觉得自家公子对这穷书生也太好了点吧!
徐庶起初还带着几分士人的疏离和观望,但架不住刘琦这股子近乎笨拙的热乎劲儿。
几天下来,徐庶发现这位长公子虽身处逆境,却并非庸碌之辈,言谈间时常有些看似离经叛道、细想却颇有道理的见解,尤其是对北方袁曹之争的判断,竟与自己不谋而合,甚至…有时言语间更为笃定?
这让徐庶一时间不知道是刘琦自己所想,还是为了迎合自己!
几日后,窗外日头正好,刘琦徐庶两人又对坐饮茶。
聊到尽兴之后,刘琦忽然叹口气,终于把话挑明了些,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苦闷:
“不瞒元直兄,如今我这处境,真是如履薄冰,生怕一步不慎便跌入万丈深渊!”
“前有蔡氏联合蒯家欲意拥戴琮弟,对我步步紧逼,而父亲…唉!”
说到这,刘琦重重一叹。
在这个时代,以子论父传出去恐遭人非议,于是刘琦只能挑一些简单的说。
“父亲的心思我也难猜。我虽空有长子之名,但却空有其名,父亲不喜,蔡蒯两家紧逼。
“我时常半夜惊醒,梦见父亲百年后,自己被蔡氏逼得如丧家之犬般逃出襄阳,最终客死异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