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 第11章蔡瑁献美施毒计,刘琦就计收胡姬!

第11章蔡瑁献美施毒计,刘琦就计收胡姬!

    第11章蔡瑁献美施毒计,刘琦就计收胡姬! (第1/3页)

    刘琦与诸葛亮、徐庶自隆中返回襄阳偏院时,已是次日午后。

    三人一路跋涉,徐庶与诸葛亮眉宇间透着几分疲惫,唯有刘琦,因得大才辅佐、又觅得前路良策,反倒精神奕奕,半点不见倦色。

    回到州牧府偏院,三人正于堂中商议赴任江夏的行程与人员安排,院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一名侍卫快步进来禀报:“公子,蔡都督派人送贺礼来了,说是恭贺公子得授江夏太守之职,人已在院外候着。”

    刘琦与徐庶、诸葛亮交换了个眼神,彼此眼中都掠过一丝了然,又掺着几分警惕——蔡瑁会来送贺礼,本就在意料之中,只是这般迅速,其心思未免也太昭然了。

    “哦?蔡都督倒真是有心。”

    刘琦面上不动声色,只淡淡吩咐,“请他进来吧。”

    不多时,便见蔡瑁府上的一名管事领着几个仆役,抬着几只箱笼走进来。

    那管事满脸堆着笑,对着刘琦躬身行礼:“小人蔡福,奉家主之命,特来恭贺长公子荣任江夏太守。这点薄礼不成敬意,还望公子笑纳。”

    说罢,蔡福便指挥仆役打开箱笼,里面无非是些锦缎、玉器之类的寻常贺礼。

    刘琦随意扫了一眼,正想客套两句打发他们走,那蔡福却又谄笑着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公子,我家主知道您即将远行赴任江夏,身边怕少人照料,特意让小人挑了府里精心教养的一对婢子送来,也好为公子红袖添香,解解路途中的劳顿。”

    话音刚落,便见两名身着轻纱、身姿婀娜的年轻女子,在蔡福的示意下,袅袅娜娜地从门外走进厅来。

    刹那间,连厅堂里的空气都似飘进了一缕若有若无的香气。

    这对女子果如先前蔡和所言,竟是罕见的双生姐妹——看年纪不过二八,正是含苞待放的韶华,却偏生了一双浅棕眼眸与高挺鼻梁,雪肤玉貌间带着西域胡姬特有的异域风韵。

    二人身上皆是一件藕色、一件淡青的薄纱裙,衬得肌肤愈发莹白,走动时环佩轻响,暗香随步履浮动。

    姐妹二人敛衽下拜,声音软得像浸了蜜的泉水,能酥到人骨头里:“奴婢凝香(凝露),拜见公子。”

    二人虽低眉顺眼,姿态恭谨,可眼角眉梢不经意间流盼的风情,还有那一举一动间,经了特意训练般、恰好勾勒出曼妙身段的姿态,都藏着一种勾人的诱惑力。

    便是刘琦在后世见惯了各种人造美女,此刻也不由得暗叹——果然是难得的尤物。

    刘琦下意识用眼角余光扫向身旁的徐庶与诸葛亮:

    徐庶眉头微蹙,目光锐利地在凝香、凝露身上扫过,随即转向刘琦,眼神里不断的向刘琦打眼神,显然是示意刘琦婉拒这对双生姐妹——

    再看诸葛亮,依旧手挥羽扇,神色平静得像一潭深水,仿佛眼前这对女子不过是两件寻常摆设。

    可若仔细去看,便会发现他的目光会不时落在刘琦脸上,似是想看看这位新主公,会如何应对这局面。

    刘琦心中却是瞬间清明——蔡瑁这是把“美人计”送到跟前了!无非是想消磨他的意志,让他沉溺在酒色里,自毁前程罢了。

    刘琦脸上慢慢绽开一个笑,分寸恰好——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惊喜,又掺着点不好意思的腼腆,轻声道:“蔡都督……倒真是考虑得周全。”

    刘琦站起身,走到那对姐妹花面前,仔细端详了片刻,甚至还伸出手指,轻轻抬起了凝香的下巴,动作轻佻,符合他以往“膏粱子弟”的人设。

    凝香被迫抬起头,浅棕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迅速被训练有素的柔媚所取代,眼波流转,欲语还休。

    “果然是天姿国色,难得还是双生姐妹,更是稀罕。”

    刘琦收回手,转身对蔡福笑道,“回去代我多谢德珪叔父厚赠,此情,琦铭记在心。”

    蔡福见刘琦似乎颇为受用,心中暗喜,连忙躬身道:“公子喜欢就好,小的定当转达。”

    “那……这对奴婢……”

    “留下吧!”

    刘琦大手一挥,显得很是豪爽,“正好我即将赴任,身边也缺些伺候笔墨、打理起居的人手。”

    “是是是,公子不嫌弃便是她们的造化。”蔡福见目的达成,心满意足地带着其他仆役退下了。

    待蔡府的人一走,厅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微妙。

    而刘琦随即唤来侍女翠儿,吩咐道:“且带她们去后厢寻间清净屋子安置,好生照看,不可怠慢。”

    “是。”翠儿应下,对着那对光彩照人的姐妹做了个“请”的手势。

    凝香、凝露顺从地再次行礼,默默跟着翠儿退了出去。

    当厅内只剩自己人后,徐庶立刻上前,神色严峻面向刘琦:“主公!此乃蔡瑁毒计也!”

    “此二女一来是为消磨主公心志,意在用温柔乡消磨主公斗志,此其‘毁心志’之策也。”

    “二来身为贴身侍女,若怀异心,恐对主公安危不利!此等祸水,万不可留!”

    刘琦闻言,看向诸葛亮:“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扫过那对垂首屏息的姐妹,却并未在她们身上停留,反而看向刘琦,语气先是赞同徐庶:“元直所虑,自是老成谋国之言。”

    但随即诸葛亮话锋一转,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然而,亮所虑者,却是,蔡瑁并非蠢人,他应知,单凭两个女子,未必能动摇真正有志之主,他既然在主公即将掌兵赴任的关键时刻,行此看似浅薄的美人计……”

    “那么,他必然还有更隐蔽、更致命的后手,以确保即使美人计不成,主公也难以在江夏立足,这后手,必然针对主公眼下最紧要的两件事——兵马与粮草。”

    徐庶闻言,神色一凛:“孔明是说……”

    诸葛亮羽扇在手中轻点:“其一在粮草,他掌军需调度,只需在'核验转运'上稍作拖延,我军携粮不足,后续不继,纵有精兵亦难持久,此谓'扼其喉'。“

    “其二便是兵马,州牧令其调拨给主公五千精锐中,必已安插蔡瑁亲信担任屯长、军侯等职。明面听令于主公,暗中却受其遥控。一旦军令与蔡氏利益相悖,必阳奉阴违,使主公如臂使指。此谓'掣其肘'。”

    “美人乱心,断粮绝援,掣肘兵权——三计连环,方是蔡德珪的手段。”

    徐庶听完,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细思之下,只觉诸葛亮所言鞭辟入里,将蔡瑁的狠辣与缜密剖析得淋漓尽致。

    刘琦也是心头震动,背后泛起一丝寒意。

    若非诸葛亮点破,刘琦虽知蔡瑁不会轻易放任自己上任江夏,却未必能瞬间看透这环环相扣的杀局。

    良久,刘琦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波澜,问道:“既如此,我等当如何应对?”

    “主公不必忧心,三计连环虽毒,既已被亮窥破,便有应对之法。”诸葛亮成竹在胸。

    “粮草之事,亮在襄阳尚有些故旧可托。”

    “庞氏、蒯氏中皆有通晓大义之人,可助我等筹措前期所需,待到了江夏后,彼处经战乱多有荒地,正好推行屯田,不出半年便可自给自足。“

    “至于军中暗桩....”

    诸葛亮羽扇轻摇,“待与孙策交战时,正好借战功提拔忠勇之士,逐步替换那些心怀二心之人。”

    “或推恩示宠,或调任闲职,或伺机清除,皆可徐徐图之,而当下之急,是顺顺利利拿到兵权,速速离开襄阳这座牢笼。“

    接着诸葛亮语气意味深长:“至于那对姐妹......蔡瑁既望主公'中计',主公何不将计就计?”

    “暂且将她们留在身边,甚至可故作沉迷之态,以安其心。”

    “待我等顺利抵达江夏,手握实权,届时是去是留,是恩是威,皆由主公定夺。“

    刘琦眼中精光一闪,拊掌笑道:“孔明先生洞若观火,思虑周详!就依先生之言,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徐庶见诸葛亮已将蔡瑁阴谋彻底剖析,并有了完整的应对之策,心中叹服,不再多言。

    待到议事完毕,刘琦特意唤来翠儿,当着几个下人的面吩咐:“将凝香、凝露安置到我寝居附近的厢房,一应用度按上等侍女的份例,尔等不可怠慢。”

    翠儿应下,虽然对这对突然出现美貌异常的异域歌姬有些好奇和本能的不喜。

    但是翠儿是个聪明人,并没有在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