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校场封赏震三军,夜宴豪强定江陵 (第1/3页)
徐盛这一开口,另外四人也慌忙附和,只是语气里带着几分别扭,远不如徐盛干脆。
旁人不知,徐盛心里却早有定数。
自被俘后,魏延得了刘琦暗示,知主公有意招揽,所以并未将徐盛与普通俘虏同等看待。
魏延没将徐盛与普通将校一同关在囚帐,只是收缴兵器后,给了他单独的偏帐,还许他在校场走动,这般待遇,让身为俘虏的徐盛保住了最后几分尊严。
是以,徐盛对刘琦此举甚是感激,加上徐盛自感自己在津乡之战中对孙策算是尽忠尽力了。
刘琦见徐盛干脆,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刘琦要的就是这种明事理、敢决断的人。
是以,为了奖赏徐徐盛,刘琦点了点头:“徐盛,你暂归魏延麾下,任副将,统领新编的江东降卒。”
徐盛躬身应道:“末将领命!”
而其余愿征战的将校,也被刘琦分拨到各营任职。
处理完江东将校,接来下就是对在津乡之战中有功之士封赏。
斩了顽抗将校、收了徐盛归降,刘琦转身踏上校场高台,抬手压了压
方才还略有骚动的校场,瞬间鸦雀无声,数千士卒、将校齐刷刷望向高台,连风吹动旌旗的声响都格外清晰。
“津乡一战,破孙策、保江陵,非我刘琦一人之功,是诸位将士用命换来的!”
刘琦声音洪亮,透过风传到场中每一个角落,“今日,便当着所有人的面,论功行赏!”
话音刚落,亲兵捧着封赏的薄册、锦盒快步上台,整齐列在一侧。
刘琦先看向台下站着的黄忠与魏延,目光先落向黄忠:“汉升(黄忠字),你随我驰援江陵,阵前一箭射伤孙策,挫敌锐气,功劳卓著。”
“只是你本是长沙刘磐麾下,我不便直接擢升你官职——这百两黄金、五百匹锦缎,是我代荆州牧先行赏你;稍后我便上表襄阳,详述你此战功绩,为你向州牧请功。”
黄忠闻言,上前一步拱手谢道:“公子厚待,忠愧不敢受。能破江东贼寇、保江陵安稳,便是忠的本分。”
黄忠性子刚直,虽未得官职,却知刘琦这番安排妥帖,接过赏赐便退到一旁。
此时占据了江陵的刘琦,早已不是刘琦初出襄阳时的空匮模样。
江陵府库内的粮秣堆得快顶到房梁,军械库里的弓矢、环刀堆积如山,连从江东降卒处收缴的甲胄、兵器都没地方放。
刘琦如今算得上“财大气粗”,赏黄忠这百两黄金,不过是府库中的九牛一毛。
刘琦笑着颔首,目光落向魏延,扬声道:“魏延,上前听封!”
魏延眼神一振,大步跨出,铁甲碰撞出声,到台前单膝跪地,抱拳沉声道:“末将在,恭听公子封赏!”
“我且与你数功!”
刘琦持册朗念:“津乡之战,你带五百部曲死挡孙策中军半时辰,助徐庶整军——首功!”
“阵前擒徐盛,断孙策臂膀——次功!”
“孙策突围,你侧击缠其亲卫,助黄忠射伤他——三功!”
刘琦每念一功,场中喝彩雷动,魏延跪得笔直,满脸振奋。
刘琦合册:“三功叠加,升你为讨寇校尉,自领‘江陵营’!”
“江陵营为你原部五百、降卒千余另外许你招募三千乡勇,共五千人归你,另任江陵守将,总揽江陵防务!”
刘琦话音落下,魏延猛地抬头,眼中满是不敢置信,随即重重叩首:“末将魏延,谢公子厚恩,末将定死守江陵,不负公子所托!”
“另外!”
刘琦补充道,“为助你募兵练兵,我从府库中特批五千石军粮,作为你募兵之资。”
“只要你魏延能练出一支劲旅,府库便供你支用!”
这五千石军粮,放在往日的刚出襄阳市的刘琦,够刘琦全军吃一个月,可在如今的江陵府库,不过是随手调出的小数目。
刘琦要的,就是用这般“大方”,让魏延彻底归心,也让军中诸人看明白,跟着他刘琦,有功必赏,且赏得痛快!
魏延再叩首,声音都带了几分哽咽:“主公厚爱,末将万死不辞!”
封完魏延,刘琦又看向台下诸将:“其余将校,按军功封赏。”
“凡斩敌一人,赏五铢钱五千,斩敌将者,赏五铢钱五万、官升一级,而护粮、筑营有功者,各依功绩赏布帛二匹至五匹、粮食十石至三十石不等!”
“负伤甚者,另加医药费,由军中大夫诊治,养伤期间粮饷照发!”
紧接着刘琦话锋一转,语气沉了几分,“而战死士卒,其家眷赏粮食五十石、五铢钱十万,家中孤儿寡母,由江陵府衙按月供给米粮,直至孩童成年——我刘琦绝不会让英烈流血又流泪!”
命令一下,场中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士卒们一个个激动得满脸通红。
连先前还揣着忐忑的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