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刑名透视:技术出圈的代价 (第2/3页)
听说是邻县的刑名师爷,还有咱们府里几个一直看您不顺眼的吏员。”吏员压低声音,“他们说您一个小小的县城幕僚,凭什么出这么大风头,抢了他们的脸面。”
【作者插话:看到没看到没!经典的“文人相轻”+“职场嫉妒”戏码上线!这波操作像极了当代职场里,有人靠新方法做出成绩,就被一群守旧的老员工联名举报“不按规矩来”,说白了,就是见不得别人好!】
正说着,衙役来报,府衙的赵通判赵汝楫亲自来了。风渡墨心里一紧,赵汝楫是府衙里少有的明白人,也是少数知道他“技术断案”原理的官员,这次他亲自过来,不知道是福是祸。
他赶紧出门迎接,赵汝楫一见到他,就叹了口气:“风渡墨啊风渡墨,我早就提醒过你,做事别太张扬,你怎么就是不听?”
风渡墨苦笑道:“赵大人,我只是想把案子办好,没想过要张扬。”
“你不想张扬,可你的本事太扎眼了。”赵汝楫走进书房,示意众人退下,只剩下他和风渡墨两人,“你用‘时间轴’断案,在咱们看来是高明的法子,可在那些守旧的官吏眼里,这就是‘旁门左道’。他们寒窗苦读十几年,学的是《大明律》,练的是刑名技巧,结果你一个连科举都没参加过的人,用一张纸就破了他们搞不定的案子,他们能甘心吗?”
风渡墨沉默了,他知道赵汝楫说的是实话。在这个讲究“资历”和“规矩”的体制里,他的“技术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冒犯”。
“更要命的是,”赵汝楫继续说,“你破了绣娘案,又揪出了刘吏员,断了不少人的财路。那些人早就想找机会收拾你,这次‘妖术断案’的谣言,就是他们借题发挥。”
“那府衙打算怎么处置我?”风渡墨问道。
“幸好张知府是个明事理的人,知道你是冤枉的。”赵汝楫喝了口茶,“他压下了弹劾的奏折,还训斥了那些牵头的吏员。但他也说了,以后你做事要收敛些,别再用这些‘新奇法子’,免得再引来非议。”
风渡墨松了口气,又有些无奈:“难道就因为别人的偏见,就不能用更高效的方法做事吗?”
“不是不能,是要懂得藏锋。”赵汝楫看着他,眼神里带着几分告诫,“你要记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这官场上,枪打出头鸟,尤其是你这种没有根基的人,太张扬只会死得更快。”
他顿了顿,又说:“技术是好东西,能解决很多难题,但技术解决不了人心的偏见。那些官吏之所以诋毁你,不是因为你的方法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看不懂,也不愿意接受。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墨守成规,你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舒适区。”
风渡墨默默点头,赵汝楫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他之前一门心思扑在“用技术解决问题”上,却忽略了官场的人情世故,忽略了人心的复杂。
【作者插话:赵通判这话简直是职场金句!放在古代官场适用,放在现代职场也一样。多少有才华的年轻人,因为不懂“藏锋”,一味张扬,结果被同事排挤、被领导忌惮,最后壮志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