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抗税风波:老太太的“KPI”难题 (第2/3页)
,是不是要花工钱?粮食在路上要是受潮、洒漏,是不是要亏损?到了粮仓,粮官要是说您的粮食成色不好,是不是要克扣?最后您可能不仅缴了粮,还得倒贴钱。”
他又拿起一个银蛇木牌:“但您要是折银缴税,一石粮现在能换一两白银,您把粮食卖给粮商,不用自己跑腿,不用花工钱,也不会有损耗,到手就是一两白银,刚好够缴税,剩下的粮食您还能自己吃,这不挺好的吗?”
为了让张阿婆更清楚,风渡墨还特意让人拿来一两碎银,放在她手里:“阿婆,您摸摸这银子,沉甸甸的,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钱,您要是不想缴税,还能拿着它去买米、买面,比扛着粮食方便多了。”
张阿婆捏着手里的碎银,又看了看沙盘上的木牌,脸上的疑惑渐渐消散了。这时,里正也凑了过来,帮着解释:“阿婆,风大人说得对!我昨天已经算过了,折银缴税确实划算,我还编了个顺口溜,您记着:‘银蛇绕粮囤,少缴不亏本’!”
【作者插话:救命!这里正也太会了吧!一句话顺口溜直接把复杂的税收政策变洗脑神曲,搁现代就是顶级的传播文案!只能说,群众的智慧果然无穷,风渡墨这波是收获了神队友!】
风渡墨看着张阿婆还有些犹豫,又说道:“阿婆,您儿子不在家,您年纪大了,算不清账也正常。这样,以后您的税,我亲自来帮您算、帮您缴,您要是信不过粮商,我帮您联系靠谱的人换银子,保证您不吃亏,行不行?”
听到这话,张阿婆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不过这次不是哭骂,而是感动:“风大人,原来是我糊涂了,错怪您了!您真是个好官啊!”她站起身,把怀里的粮袋递给风渡墨,“这粮食,我愿意换成银子缴税!”
周围的百姓见状,也纷纷议论起来:“原来折银是这么回事,我之前也误会风大人了!”“是啊,这么一算,确实比缴粮划算多了!”那几个被收买的流民,见势头不对,偷偷就想溜走,却被风渡墨安排的人拦了下来。
县尉站在一旁,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他没想到风渡墨竟然用这种方式化解了危机,还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他狠狠瞪了那几个流民一眼,只能悻悻地带着衙役离开了。
风渡墨扶着张阿婆,笑着说:“阿婆,您别客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走,我送您回家,顺便帮您把粮食换成银子。”
回到张阿婆家里,风渡墨让人联系了一个靠谱的粮商,以公平的价格把粮食卖掉,换成了银子,还帮张阿婆把税缴了,剩下的银子小心翼翼地放进她的钱袋里。张阿婆拉着风渡墨的手,一个劲地道谢:“风大人,您真是我们老百姓的活菩萨啊!”
这件事很快就在平县传开了,百姓们都知道风渡墨是真心为他们着想,对折银缴税的抵触情绪彻底消失了,不少农户主动来到县衙,咨询折银的具体事宜,折银方案的推行一下子就顺畅了许多。里正为了方便百姓记忆换算比例,走到哪里都带着个小算盘,算一次就念一遍“银蛇绕粮囤,少缴不亏本”,被百姓们笑称“算盘里正”。
风渡墨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十分感慨。他想起自己穿越过来的初衷,就是想让这个时代的百姓能过得好一点,现在看来,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体制的温度,藏在对小人物的耐心里;政策的成功,藏在让每个人都受益的细节里。 这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