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郡府推广:“税收仪表盘”的汉朝版 (第2/3页)
实物税的损耗率,咱们全郡平均下来,每年因为运输、克扣、霉变造成的损耗,就占了税收的三成!”
又拿起一块写着“2%”的黑色木牌,插进黑色方格:“这个黑格,记的是平县推行折银后的损耗率,只用了半个月,损耗就从三成降到了2%!这中间差出来的28%,就是实实在在的银子,能给朝廷多养多少兵、修多少路,不用我多说吧?”
最后,他拿起一块写着“95%”的黄色木牌,插进黄色方格:“这个黄格,记的是百姓满意度。平县百姓缴粮时,要扛着粮袋走几十里路,满意度不足五成;现在折银缴税,揣着银子就能办,满意度高达95%!百姓满意了,缴税就积极了,咱们收税也省心,这不是双赢吗?”
说着,风渡墨让书吏把前一天平县的税收数据写在小木牌上,当场更新“仪表盘”:“大家看,这是昨天的损耗率1.9%,缴银率98%,百姓满意度96%,每天的数据都会更新,谁要是想查,随时都能看!”
原本吵吵闹闹的大堂,瞬间安静了下来。官员们都凑了过来,盯着“税收仪表盘”上的数字,眼神从敷衍变成了惊讶。刚才还质疑的王大人,指着黄色方格的“95%”,喃喃自语:“真有这么高的满意度?”
“王大人要是不信,”风渡墨笑着说,“可以派手下去平县问问,看看百姓是愿意扛着粮袋缴税,还是愿意揣着银子缴税。”
太守坐在主位上,看得连连点头,指着仪表盘问:“风主事,这黄漆的满意度,怎么还能涨?”
“回太守大人,”风渡墨躬身答道,“就像您家地里的庄稼,百姓满意了,‘收成’自然好!以前百姓缴税是被逼无奈,现在缴税方便又公平,他们自然愿意配合,甚至还会主动监督贪官污吏,咱们的税收自然越来越多,损耗越来越少!”
【作者插话:绝了!风渡墨这比喻太绝了!把百姓满意度比作庄稼收成,既接地气又有道理,瞬间就把复杂的治理逻辑讲明白了!这要是放在现代,绝对是顶级的汇报话术,老板听了都得拍手叫好!】
官员们的态度彻底变了,纷纷围在风渡墨身边,七嘴八舌地提问:“风主事,我们县粮商少,百姓换银子不方便咋办?”“要是遇到成色不好的银子,怎么核算啊?”“这三层木盒台账,我们县的书吏笨,学不会咋办?”
风渡墨一一耐心解答,还让李铁山现场演示金属活字换算表的用法,把各县的粮食种类、折算比例做成可替换的活字模块,官员们一看就懂,纷纷称赞“这法子太妙了”。
眼看推广会开得顺风顺水,风渡墨心里正高兴,眼角的余光却瞥见角落里一个熟悉的身影——杨维诚。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跟着来了郡府,正凑在郡丞耳边,低声说着什么,脸上带着阴鸷的笑容。
风渡墨心里咯噔一下,刚想走过去听听,杨维诚却突然提高了声音,故意让周围的官员都能听见:“太守大人,风主事这折银之法,看似美好,实则隐患重重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杨维诚身上。杨维诚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百姓手里的银子有限,都用来缴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