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粮价预判:税收数据的“魔法” (第3/3页)
李老汉彻底信服了,回家后立刻把已经翻好的菜地重新种上了麦子。消息传开,其他原本打算改种的农户也纷纷改变了主意,跟着种起了粮食。
到了第二年秋收,正如风渡墨预判的那样,周边几个没有推行折银、也没有提前预警的郡,因为农户盲目改种,粮食减产了三成,粮价暴涨;而清河郡因为提前做好了准备,粮食产量稳定,粮价只涨了一成,还通过储备仓平价售粮,彻底稳住了市场。
有个农户抱着新收的麦子,特意跑到县衙感谢风渡墨:“风大人,您这‘账本算粮价’,比神仙掐指算得还准!要不是听您的,我今年肯定亏大了!”
看着百姓们丰收的笑容,风渡墨心里满是成就感。数据里藏着民生的密码,读懂数据,就能为百姓提前铺路。 这句话,他用实际行动验证了。
【作者插话:家人们谁懂啊!这波预判直接封神!风渡墨用数据给百姓指了条明路,避免了一场粮价危机,这才是改革者该有的样子——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要预判未来的风险!】
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郁闷的莫过于那些粮商。平县的王粮商,去年冬天就囤了上万石粮食,原本打算今年粮价暴涨后高价出售,狠狠赚一笔。没想到清河郡的粮价稳得很,他的粮食根本卖不出去,堆在粮仓里都快发霉了。
“风渡墨!又是你坏我的好事!”王粮商气得把手里的茶杯摔在地上,对着心腹怒吼,“这小子不除,我们就别想赚钱!”
心腹小心翼翼地说:“老板,光我们几个县的粮商,恐怕斗不过他。不如联合郡里的那些贪官,他们也因为折银改革断了财路,肯定愿意跟我们合作!”
王粮商眼睛一亮:“对!郡丞大人之前就靠实物税的运输损耗赚了不少钱,折银后他的好处没了,肯定恨透了风渡墨!我们去找他,就不信搞不垮这小子!”
当天晚上,王粮商带着几个心腹,偷偷来到了郡丞的府邸。深夜的郡丞府,烛火通明,一场针对风渡墨的更大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被一个路过的杂役看在了眼里。杂役是李铁山的远房亲戚,知道风渡墨是为百姓办事的好官,看到王粮商和郡丞私下会面,立刻就觉得不对劲,连夜跑去找李铁山报信。
那么,粮商和郡丞会策划出怎样的阴谋?他们会用什么手段搞垮折银改革?风渡墨和李铁山收到消息后,又将如何应对?咱们下一章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