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8章 送别

第8章 送别

    第8章 送别 (第3/3页)

过。

    风一吹,灯笼齐晃,烛影筛在他脸上,像爹用粗糙手掌给他抹泪。

    他攥紧糖纸,纸边“咔嚓”直响,像给自己敲鼓点儿:“稳住,六子,稳住。”

    鸡鸣三声,长明灯抖了个花。

    少帅睁眼,仍在灵堂,背靠漆黑棺。薄荷味却真真实实留在舌底,一路清凉到胸口。

    他抬手,掌心空空,只余潮气,却像还托着那块糖。

    他轻轻把两指并拢,像还怕把糖捏碎,心里头却多了一根主心骨——不软了。

    “一、二、三……”

    数到十,他撑棺站起,膝盖“咔啦”一声,像老火车挂钩。

    窗外,奉天城的夜雾正被晨光撕开,黑瓦上跳起金边。

    少帅把蒲扇轻轻放回原处,低声道:

    “爹,我数完了,这就去换套干净衫子——今儿起我要挑起担子,得让百姓瞅瞅,咱老张家的脊梁没塌。”

    说完他又补了一句只让自己听见的:“脊梁在,人心就不散。”

    话音落下,灵堂里的烛火猛地拔高,像有人远远应了一声“好嘞”。

    门外的风顺着门缝钻进来,纸钱轻轻一抖,像替那声应和点了两下头。

    ——————————

    东北的列车缓缓向前,一路上的车站下了许多人,1924“半师半叔”的孙烈臣,1925“老师”郭松龄,“兄长”姜登选,1926“三大爷”冯德麟,1928“二大爷”吴俊升和父亲张作林。

    如今火车头把握在张汉钦手里,东北的未来将去往何方。

    一个个名字像站台上的灯,远了又远;有人教他使枪,有人教他识人,有人教他背后多长一只眼。

    张汉钦把这些灯一道道装心上:灯不灭,路就不黑。

    火车头在手,油门多给一指头还是少收一分寸,关乎千家万户的米袋子、灶火、娃娃的学堂。

    他耳边仿佛又响起父亲那句老话:“看天看地,更得看人。”

    他默念:孙老总的殉,郭先生的叛,姜兄长的直,冯三爷的滑,吴二爷的忠,爹的圆和宽——拢一拢,得个“渡”。

    窗外的晨光像从刀背上擦过,利索也干净。

    他提气理带,想起奉天人常说的一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没个拿主意的。”

    他低声应道:“这回,我拿。”

    自此,在这个平行时空,东北告别大帅张作林的时代,即将迈入少帅张汉钦的时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