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签约:枷锁与泡沫 (第1/3页)
1928年9月22日,奉天,一所戒备森严的西式洋楼。
洋楼里弥漫着新油漆和雪茄烟混合的味道。
长长的红木桌上,铺着厚重的墨绿色丝绒桌布。
桌子一边,是以张汉钦为首的东北方面人员,清一色的深色中山装或军常服,神情内敛;另一边,是以大腹便便的弗雷德里克为首的美孚团队,西装革履,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志得意满。
厚达数百页的英汉双语合同文本,像两座小山一样放在桌子两端。
合同的全称长得让人喘不过气:《美利坚合众国美孚石油公司与中国东三省保安司令长官公署关于盘锦地区石油矿产勘探、开采、炼制及衍生合作之总协议》。
仪式开始前,是双方法律团队的最终核对时间。
“王,你这个用词,‘应尽力促成’,这个‘尽力’(beSt effOrtS)在普通法里可是个泥潭。”
美方首席律师,一个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纽约客,指着条款对中方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精干男子说道。
被称作“王”的男子名叫王慕理,耶鲁法学院的高材生,是张汉钦重金聘回的法律顾问。
他推了推自己的玳瑁框眼镜,微微一笑:“约翰逊先生,别忘了,我们还有后续的谅解备忘录作为解释依据。如果贵方觉得‘尽力’不够清晰,我们换回之前版本的‘采取一切合理商业手段’(take all reaSOnable COmmerCial meaSUreS)也可以,只是那样贵方的操作空间恐怕更小。”
约翰逊律师愣了一下,随即哈哈一笑,拍了拍王慕理的肩膀:“狡猾的耶鲁人!好吧,‘尽力’就‘尽力’,我相信美孚的‘尽力’会让你们满意的。”
他压低声音,“说真的,王,毕业时真不考虑来我们律所?待在这冰天雪地太屈才了。”
王慕理笑容不变,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约翰逊学长,建设自己的家乡,可比在华尔街帮富豪们打官司有意义多了。我们还是抓紧核对保底金额的数字吧,可别让小数点迷了路。”
另一边,一个年轻的中方助理正和一位美方年轻律师低声交流。
“嘿,你这个‘不可抗力’条款里把‘大规模工潮’也列进去了,是不是太谨慎了?”美方小伙笑道。
中方助理眨眨眼:“跟你们美国人学的,合同就得像防弹衣一样厚。再说,万一以后我们的工人觉得待遇比不上德克萨斯标准,闹点情绪,总不能算我们违约吧?”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轻松了不少。这些受过相似教育的法律精英们,在专业领域既有交锋也有默契,冲淡了正式谈判的紧张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