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73章 时代洪流

第73章 时代洪流

    第73章 时代洪流 (第3/3页)

让学者安心学问,无需为柴米油盐奔波。

    更令他振奋的是,他亲眼看到自己教的学生,暑假能被安排进入奉天兵工厂、东北大学附属工厂等地方实习,毕业设计的课题直接对接现实中的工业技术难题……

    知识在这里,不再是象牙塔里孤芳自赏的装饰品,而是真正能够转化为强大生产力、转化为国防力量的活水。

    他常与同在东北大学任教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等同仁感慨:

    “在南京,我们终日讨论的是虚无缥缈的主义;在这里,我们日夜钻研的是如何解决实际的问题。”

    “少帅那‘华夏山河寸土不让’的誓言,绝非一句空话,它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钢铁、煤炭、电力,以及我们正在培养的这些青年人才之上!”

    “我看,华夏振兴的真正希望与切实路径,恐怕不在秦淮河畔,而是在这白山黑水之间!”

    心潮澎湃之下,他提笔给南方的故友写信,笔尖在稿纸上沙沙作响:

    “…兄台若尚怀报国之志,有意于真正为民族做一番实事,而非蹉跎岁月于无谓之纷争,请速来东北!此间气象,万物竞发,一新耳目,实乃我辈学人梦寐以求之用武之地也!”

    ————————————

    吉林大学,汉钦体育场旁,一群青年学生正围坐在草坪上,激烈地讨论着。

    他们是学校“实业救国学会”的成员,为首的是文法学院大三学生张毅,一个来自营口的青年,目光中燃烧着理想的光芒。

    “同学们!”

    张毅挥动着手中一份关于东北小水电建设的调查报告,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少帅说的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暑假,我们学会不能只待在书斋里!”

    “我提议,组织‘东北大学学生实业服务团’,自愿报名,利用假期分赴各地的工厂、矿山、建设工地去!”

    “我们能教工人识字,能帮他们读图纸,能宣传卫生知识,也能将基层的真实情况带回课堂!”

    “我赞成!”

    一个工学院的学生立刻响应,

    “我申请去辽阳的纺纱厂,我的专业能帮上忙!”

    “我去本溪的铁矿!那里正在引进新式采矿机,需要懂原理的人去讲解!”

    “我去农村,帮他们搞扫盲班,宣传新式农具!”

    一时间,群情激昂。

    这些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亲身经历着东北两年来的巨变,感受到一股强大的、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做时代的旁观者或未来的预备队,他们渴望投身进去,用所学的知识,用青春的汗水,去参与建设一个强大的、不受外侮的新东北,新中华。

    对他们而言,课堂在工厂车间,在田间地头,在一切需要力量与智慧的地方。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实干!

    这股蓬勃的朝气,正是这片黑土地最宝贵的希望所在。

    ————————————

    人们的身影,或显迟疑,或显坚定,或显彷徨,或显决绝,却无一例外地被卷入一场由钢铁、教育、信念与民族自救意志所驱动的、空前剧烈的时代洪流之中。

    这洪流,冲刷着千年的积弊,重塑着社会的结构,也涤荡着每一个人的灵魂。

    它不在乎个体的哀叹与抗拒,只以不可阻挡之势,奔向一个独立、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目标。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在这奔涌的浪潮面前,个人的爱恨情仇,家族的兴衰荣辱,都显得如此渺小。

    唯一确定的,是整个东北,乃至整个华夏民族的命运,正在这轰鸣声中,被深刻地、不可逆转地改变着轨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