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赤诚之心,肝胆相照 (第2/3页)
疑虑。
但眼见东北金融整顿有序,奉票回收新币发行,物价稳定,存款激增。
更难得的是,实业发展得到真金白银的支持,民族企业如雨后春笋。
此等清明务实的环境,实乃我民族经济发展之福音!”
这时,陈知白推了推眼镜,接过话头。这位从南京中央大学北上的物理学教授,声音温和却坚定:
“知白一年多前离南京时,对无休止的党派倾轧已心灰意冷。
来到东北大学,所见所闻,令我震撼。
实验室里是欧美最新设备,教授待遇优厚可安心学问,学生实习直通兵工厂、附属工厂。
知识在此非装饰品,而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国防力的活水!
少帅‘寸土不让’之誓言,是建立在钢铁、煤炭、电力与这些青年人才之上的!”
他的发言引起在座教育界人士的深深共鸣。
那位坐在末席的女教师起身。她个子娇小,起身时略显紧张地捏了捏衣角,但当她抬起头时,目光却清澈而坚定。
“三公,各位长官,”
她的声音起初微颤,但很快变得清晰有力,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下午课堂上,孩子们唱着《七子之歌》都哭了。课后,我问他们为啥想当海军、造大桥。
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因为我们不想再唱这么让人心疼的歌了,我们想唱快乐的歌,想让咱们国家所有地方,都像咱们东北一样,亮堂堂的!’”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但腰杆挺得笔直,
“他们的理想很大,大得让人心疼;他们的心又很纯,纯得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这里,教育经费有保障,孩子们有书读,我们的付出被看得见。”
这番话,如一股暖流,又似一道强光,瞬间击中了三老内心最柔软处。
邵力子掏出手绢,不住地擦拭眼角。
林森紧闭双唇,下颌微微颤动。
于右任则长叹一声,仰头饮尽杯中酒,慨然道:
“教育如斯,少年如斯,国魂未死!夫复何言!”
高潮在于学忠起身敬礼的那一刻。
这位刚从前线归来的将军,军装笔挺,声音铿锵如铁:
“我东北边防军全体将士,别的不敢保证,只敢说一句:我等手中枪,只为保家卫国!
身后学堂工厂、父老乡亲,但有来犯之敌,必将其碾碎于阵前!”
这时,吉林大学“实业救国学会”的学生领袖张毅站起身来。这个来自营口的青年目光炯炯,带着青年人特有的热忱:
“三公,各位长官!我是吉林大学张毅。
我们‘实业救国学会’的同学们,暑假自发组织服务团,分赴各地工厂、矿山、建设工地。
我们教工人识字,帮他们读图纸,宣传卫生知识。我们深切体会到: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实干!
在东北,知识不再停留在书本,而是真正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
这是我们年轻一代最愿意看到的未来!”
他的发言洋溢着青春的朝气,让在座众人无不动容。
————————————
杨宇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