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汴京生活日常 > 17 后爹

17 后爹

    17 后爹 (第1/3页)

    失落的谭闻相丢下一碟子点心,跑掉了。

    长辈们都不知道他怎么了,卢闰闰也跟着目露迷茫,佯作不知,深藏功与名。

    谭家外婆一脸担忧,“是不是人多吓着了?”

    她似乎想到什么,犹豫着说,“要不先别赶着建后头的屋子?停一日吧。今儿是相哥儿的认亲宴,还是安静些好。”

    但谭家阿翁一个眼神过去,板着脸,不怒自威,“胡说,哪来那么多门道,今早土地公不是拜过才开始做活的吗?你若真是闲不住,就多拜拜先祖,讲这些做什么?

    “还停一日两日,你说得倒是容易,翰哥儿回来住哪?营儿定是要送他回来的,若是营儿媳妇也跟着回来,家里哪住得下?要叫翰哥儿住那间用来沐浴的耳房不成?他是回来读书考学的,委屈了谁都成,断不能委屈了他。”

    营儿就是谭大舅父谭营。

    而谭大舅父有两个儿子,谭闻翰是小儿子,和卢闰闰差不多大。

    按谭家阿翁封建的观念,本来更应该喜欢长孙,但谭闻翰却从小天资聪颖,说话早,走路早,读书也比人家开窍早,是谭家阿翁眼里能振兴门楣的好孙辈。

    当然了,谭闻翰从小跟着谭大舅父在边关长大,论起教养的功劳,也和谭家阿翁没什么干系。

    谭家外翁这样一说,谭家外婆自然不敢吭声。

    而话落到谭二舅母耳朵里,就又变了个意思,觉得是意有所指,拐着弯说她的儿子比不上谭闻翰还占着好屋子。

    但谭家外翁在这个家里一向有威严,她还得指望他把谭大舅父送回来的俸禄拿出来些贴补家里,故而谭二舅母只是面露不忿,撇了撇嘴,却不敢多说什么。

    最后是一惯不爱多说话的谭贤娘站出来,她蹙了蹙细长的眉,依旧白皙秀美的面庞上流露出些不耐,“好了,说这么多做什么?既是请人来做客,哪有自己家里人一早吵起来的道理,一会儿亲戚们来了,你们还有什么面子。”

    别看谭贤娘面容生得斯文,但她从小是个犟的,顶顶要强的人。如今名义上是其他家的人,还能挣钱,经常贴补娘家,腰杆子硬得很,她一开口,谭家外翁也就不再说什么。

    卢闰闰看氛围有些僵,长辈们有些时候不好低头,就要靠她这样没干系的小辈递台阶,松松气氛。

    这里头,小辈除了她也没谁了。

    好在卢闰闰本就不是个性子沉静害羞的,她完全不惧不紧张。

    只见她故意动作大了几分,环视四周,而后咦了一声,状似疑惑,“今日不是要吃宴席吗?怎么没见瓜果蔬食,也不见有人准备?”

    谭家外婆立刻笑吟吟接道:“我们闰姐儿可是怕吃不到席?不会的,今早你二舅父就去街口和那做索唤的闲汉说了,让他给咱家去坊市前的那家正店带两桌席面,等晚些时候就会送来了。”

    坊市前的正店?

    卢闰闰没什么印象,但也正常。

    汴京有七十二家正店,数千脚店,但正店只意味着有自己购买酒曲酿酒买卖的权力,并不代表所有正店都比脚店大,有一些正店店小不出名,一些脚店却开得很大,比如曹门砖筒李家、保康门李庆家等,美食佳肴都很出名。

    但卢闰闰不会傻到说自己没听过,她就笑,就恭维,“今日能吃上正店的席面,想来是有口福了呢。也不知都有些什么?”

    她这话说出来,众人只要就着席面谈下去就成,气氛自然松快了。

    不消多时,唤儿也回来了。

    她买了许多包子,还拎了个食盒回来。

    “这食盒是李家燠食店借的,说是等吃完了还回去就成。”唤儿一五一十地交代。

    谭二舅母见燠鸭回来了,也顾不得闲聊,忙不迭把躲在屋里的谭闻相给拉了出来,生怕他没吃到,自己家吃了亏。

    论理是该先分给谭家外翁的,但他虽封建,看着不好相处,这点上却是好的,有什么好东西都紧着儿孙,自己并不争抢,不会觉得儿孙多吃一口就怎么他了一样。

    于是当大家把燠鸭上的腿掰下来放到盘里递给他的时候,他说不饿,不肯吃。

    而递到谭家外婆时,她也是推脱,最后只吃了点燠鸭肋肉。

    到最后,谭闻相分得了一个燠鸭腿肉,还有一个自然是给到了卢闰闰手上。

    谭闻相从前在家里是小儿子,家里能温饱,对他也不错,不曾饿到他,但只是郊县里的农家,想要像在汴京这样一出门就能吃上好东西还是难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