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汉光熹 > 五百五十三章 并州攻势

五百五十三章 并州攻势

    五百五十三章 并州攻势 (第2/3页)

向晋阳逃窜的消息传递给还在张扬军控制中的几座城池,其中就包括穆顺所驻扎的涅县。

    这些城池守军听说了张扬放弃了太原,心道太原如此坚固张扬还要放弃,他们这些小城池就不要想了,除了穆顺之外,其他的城池纷纷向刘谦军献城。穆顺倒是没有献城,而是带领人马向张扬学习,向西逃窜想和晋阳的张扬回合。

    对于穆顺的举动,刘谦军也没有理会,一直等到穆顺到了晋阳之后,刘晔才带领大军来到晋阳,光明正大给了张扬三个选择。

    第一,张扬军向刘谦军投降,随后张扬军可以享受刘谦军一切待遇,然后和刘谦军一起向西运动歼灭匈奴。

    第二,刘谦军可以给张扬军打开东去的道路,让张扬军平平安安离开并州,不过张扬必须答应一个条件,就是让刘谦军在张扬军宣传西征匈奴的事情,主动加入刘谦军的张扬军士兵张扬不得干涉。

    第三,张扬军只要愿意跟着刘谦军和匈奴人打仗,可以保持全部建制,战后愿意加入刘谦军欢迎,愿意离开并州去其他地方欢送。

    张扬听说之后,经过一天一夜思考,最终决定采用第二条。

    如果没有其他两条,实在坚持不下去投降刘谦军也不是不行,只是有了其他两个条件,张扬绝对不会采纳第一条的投降。

    当然,第二条和第三条必须建立在刘谦军讲信用的基础上,但是关于刘谦军信用的问题张扬最不担心,不说以前传说的刘谦如何一诺千金,看看最近刘谦军愿意用冀州兑换高顺就知道了刘谦军的信用。

    第一条没有采纳的必要,第三条在张扬看来也有问题。

    第三条表面看起来非常好,可以让张扬保持建制,好像对张扬非常实惠。但是就因为条件太好,才让张扬怀疑刘谦军一定包藏祸心,一定是想在战斗中消磨他的实力。处处让他啃硬骨头,说不住匈奴人没有死光他就成了光杆司令,甚至小命也没有了。

    第二条张扬也知道有弊端,不过在没有援军被包围情况下,这一条相对还是他最能够接受的。弊端在于张扬军是由并州子弟组成的,而并州子弟多少都对匈奴人怀有仇恨,很多人都恨不得把匈奴人灭族。

    眼下,刘谦军用舍弃冀州幽州集中兵力的旗号攻伐匈奴,非常符合并州子弟的价值观,肯定能吸引并州子弟踊跃加入刘谦军。不过,张扬也有他自己的考虑,这支军队他毕竟带领多年,很多士兵因为利益感情等原因,不会轻易被刘谦军忽悠走,故而张扬咬着牙才选择了第二条。

    事实的结果是张扬不知道刘谦军中有一个教导系统,更是从来没有领教过教导系统洗脑的厉害。在教导系统带着许多榜样现身说法,在老神棍无数法术及对刘谦神话下,张扬仅存的两万人马硬是被忽悠走了,最后只留下张扬穆顺和身边两百多个铁杆跟随者。

    不得不提的是,少年张辽也参加了刘谦军,只是张辽当时明确告知襄楷,消灭光匈奴人战后他还是会去寻找心中的战神吕布,襄楷哈哈一笑就点头答应了。

    吸纳完张扬的部队,刘晔根本不在乎苦着脸离开并州的张扬等人,快速下达了一串串战斗命令。

    在各项军事命令下,原来的五万骑兵和刚刚收整张扬的八千骑兵及七千多踊跃参加报名的骑兵新军,立即从西河郡穿过云中郡向五原郡和朔方郡运动。一边行军一边武装打击不归顺的地方政府,命令各级郡兵立刻把守黄河渡口防止匈奴人向北逃窜。

    骑兵行军途中,只携带十五天的军需,其他军需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不足之处以战养战。随后几天,幽州和冀州籍士兵家眷亲属到达并州,其中有骑射功底青壮在教导系统及亲人鼓动下参军,他们和雁门郡五原郡云中郡等拥有骑射功底的青年组成骑兵第二梯队。他们主要任务负责主力骑兵的后勤征集工作,必要时候也会投入战斗,有了他们的参与,骑兵后勤问题得到了很大的补足。

    骑兵出动的同时,八万步兵主力也开始向西河郡上郡进发。

    这些步兵也就是刘谦军在并州能够调动的最大兵力,其中包括壶关一部分老兵和并州诸郡的步兵和原张扬军。由于刘谦军和吕布军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为了一举消灭匈奴人不让匈奴漏网,刘晔大胆让从冀州幽州移民中征召一批新兵,让他们负责把守壶关等地,让老兵全部参加这次伟大的战役。

    与此同时,刚刚稳定下来的司隶河东郡,也经历着一次长途行军,他们是由原来的河东郡郡兵和一些刘谦军组成,总兵力共两万余人,加上运送物资的民夫,总人数超过了五万人。他们将从河东出发,渡过黄河之后进入并州上郡,然后到达上郡长城一线加强汉军的防守,必要时走出长城参与战斗。

    这支两万人的军队的行程大概在一千里左右,在古代已经属于长途行军,之所以出兵两万需要三万多民夫,这在古代也属于没办法的事情。

    认真说来,两万人马行军千里需要两倍民夫已经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了。因为他们能如此完全是因为拥有很多的马车和牲畜,要知道在汉武帝时期,这个规模行军至少需要五万民夫才能满足两万士兵作战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