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二章 血色河套 (第1/3页)
与《大汉光熹》相关的推荐阅读: - - - - - - - - - - - - 沙海 - - - - - - - - - - 军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狂枭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是《大汉光熹》(第四卷 翱翔 五百七十二章 血色河套)正文,敬请欣赏!
五百七十二章血色河套
杜陵一役之后,杜陵遭受的惨状很快传遍了三辅,驻守在上雒的翰术见汉军如此残暴,深怕上雒城中的世家将他出卖给刘谦军,主动联系小鲁肃无条件投降。此后几天内,其他由零散匈奴人控制的城池,不是他们主动向刘谦军投降就是被当地世家出卖给刘谦军,三辅彻底光复了。
三辅稳定下来之后,立刻开始了全面恢复建设工作,驻扎在三辅的七八万军队,随着战事结束大部分陆陆续续撤出了三辅,然后大规模向并州移动而去。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其中有两支军队没有向北,而是秘密的向南潜伏而去。
看到这些情况,就算是不懂军事之人也知道并州那边将会有大型战事,很多人早先也听到鲜卑准备窥取并州的消息,以为大汉终于要对鲜卑开战。
由于十年前大汉五万大军战败在鲜卑后,大汉一直没有什么强硬的反应,看到刘谦如此兴师动众,很多人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刘谦身上,希望刘谦这次能好好教训一把鲜卑,扬眉吐气一次。
持以上观点的一般是下层民众,很多上层有眼光的人士则不看好刘谦,他们认为刘谦此举有穷兵黩武的嫌疑,为了意气之争而兴师动众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这些人看的比较远,他们了解刘谦控制区时下几乎不产什么粮食,唯一产粮区南阳郡所产的粮食,根本不够三十几万大军远征的需要。像刘谦这样意气用事的胡闹,也许短时间能够取得一些胜利,可是如果战事拖到明年,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攻打刘谦,但以刘谦军巨大的粮食缺口就能让刘谦军崩溃。
有些人看明白了,为了大汉大局考虑就给刘谦写信,劝刘谦应该让大军立刻停止军事行动,驻防在当地屯田,这样刘谦军就不会因为长途作战而消耗大笔粮草,明年粮食缺口的压力就能减低到最小。
有些人也看明白了,比如袁绍和袁术,他们见刘谦如此犯傻心中大喜,立刻派人调拨一些粮食送给刘谦,美其名曰支持刘谦抗击异族的壮举,其实心中无比渴望看到明年刘谦军的崩溃,深怕刘谦这厮现在缺粮而停止军事行动。
雒阳朝堂,经过上一次整肃之后,在小刘辩亲自下旨让刘谦主持北部边疆一切军政事务之后,朝堂中再也没有反对刘谦的声音,群臣反而拿出极大热情赞扬小刘辩爱护百姓子民,使刘谦这次军事行动没有任何阻力的达成了目的。
当然,这些大臣不反对刘谦也是各有想法。
马日磾和荀彧等人,这些刘谦派知道刘谦这次行动真正的用意,自然不会反对。
一些颇为刘谦担心的大臣,看小刘辩过分维护这次战事,知道劝不动小刘辩就私下给刘谦写信,希望能劝说刘谦不要太过盲目。
剩下的一些人则是原来反对刘谦的或不喜欢刘谦出风头的大臣,他们见小刘辩如此盲目支持刘谦,就怀带着等待明年看刘谦笑话的目的私下偷着乐。
不提中原人们对于刘谦种种看法,已经来到河套的刘谦不知道这样事情。就在小鲁肃下令火焚杜陵的那一天,刘谦慢悠悠的带领着一万骑兵来到河套朔方郡的大城。
大城原来是最为毗邻匈奴地的一个城塞,就位于匈奴地东北部二十几里之地,可是随着匈奴人在河套逐步扩张,这个名义上还属于大汉的城塞,其实大汉早就失去了对他的控制权了。
在三辅的时候,刘谦得知鲜卑有异动,为了不让并州北部诸郡遭受鲜卑侵袭,为了不让鲜卑出兵而打断尽灭匈奴人的战略计划,刘谦不顾战马减膘的危险和急行军战士们将受到的辛苦,命令四天之内必须渡过黄河到达大汉和鲜卑边境。
但是在急行军两天后,到达肤施地区防守匈奴的长城一线,刘谦了解到鲜卑人只是派出很到探哨,还没有大规模军事行动时,刘谦就停止了每日数百里的急行军,改为每天一百里上下的正常行军速度。
情况危急,刘谦宁可付出一定代价也不让鲜卑人侵入汉地,情况一旦不紧急,刘谦也不会犯傻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通过这些年带领骑兵不断四处转战,刘谦知道骑兵急行军战马每天会掉膘四到五斤,战马掉膘会影响到战马在战斗中的持久力,所以不是紧要关头,刘谦决不采取极端的急行军赶路。急行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