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汉光熹 > 五百七十五章 弯弓射雕

五百七十五章 弯弓射雕

    五百七十五章 弯弓射雕 (第3/3页)

调四万骑兵,这样刘谦这次应对鲜卑的总兵力共计五万清一色骑兵。

    凉州方面骑兵基数大,十几万骑兵中抽出三万精锐骑兵难度不大,东线远征军骑兵基数小,可是从五万人中抽调一万精锐也不是太大难题。手中有从武器到战斗力都是一流的五万骑兵,熟悉鲜卑内幕的刘谦信心百倍。

    刘谦通过娄圭从鲜卑发回来的情报和大汉对鲜卑了解的一些情况,刘谦和贾诩刘晔对这些资料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是就算发生不可避免的大战刘谦军也有六成取胜的可能。

    早先说过,刘谦这次前来针对鲜卑只是攻略益州计划的一部分,在针对鲜卑方面,最好是以战略威慑为主,最好是通过几次战斗让鲜卑了解大汉巨大的战斗力,然后见没有机会击败汉军而撤军。

    当然,刘谦如此有把握,不仅是他清楚拥有连弩的己军战斗力强悍,武器相对落后的鲜卑人绝不会是他的对手,更重要的是他对鲜卑人内部的矛盾非常了解,料定了鲜卑这次出兵只是虚张声势。

    鲜卑是一个地名,在东北大兴安岭中,鲜卑这个地方孕育了很多民族,其中现在依附刘谦的乌桓就是从哪里出来的。

    霍去病当年北征,乌桓族请求霍去病给他们内附的机会,霍去病为了增加了解匈奴的动向,就答应了乌桓的要求。这样,居住在鲜卑这个地方并且是这个地方的王者乌桓,就带领着一些鲜卑奴仆来到大汉边境上。

    后来,乌桓在王莽执政的时候反叛了王莽,同时反叛的还有跟随乌桓一起来到大汉边境的鲜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鲜卑这个名称才真正进入了汉人的史书中。这支鲜卑人中就有鲜卑后来的大姓段氏。

    第一批鲜卑人离开大兴安岭之后,许多年后,又有几支鲜卑离开,他们并不是去同一个地方,而是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迁徙。这几支鲜卑人中就有以后的拓跋氏慕容氏等族系。

    这个时候的鲜卑并不是民族,如果说鲜卑人形成一个民族,至少也得到北魏建立之后的事情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鲜卑各个部落之中文化习俗都不一样,他们之间当初也是互不认同。

    单以发式而言,拓跋部索头,大概意思是留着很多小辫子。慕容部是髡头,大概意思是光头或剪去头发的意思,而其他的部落则坚持披发。服饰也不相同,东部鲜卑喜欢白色,而居住在西部的拓跋氏尚黑,后来拓跋氏还污蔑东部鲜卑为白虏。

    除了不同的习俗,他们还没有共同祖先的认同。拓跋部认为他们的祖先是黄帝,慕容部认为他们的祖先是黄帝的曾孙高辛氏帝喾,而宇文部有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更早的神农氏。

    宇文部又和拓跋部和慕容部等鲜卑部落不同,他们是其他民族随后加入鲜卑而形成的。其实前面说了,匈奴被东汉赶出漠南漠北之后,很多散落的匈奴人渐渐加入了其他民族,其中大部分后来变成了新草原霸主鲜卑的一部分。

    除了鲜卑之外,其他民族在战败之后或其他原因也不断加入了鲜卑,比如北方的丁零人和桑昆夫余等民族。以拓跋部为例,向大家说明一二。

    拓跋部离开鲜卑山的时候,是个很弱小的部落,游牧中遇到了比他们小的部落,他们就商量着共同对敌,然后趁着其他部落首领死亡的时候,就把拓跋核心子弟倒插门在这个部落,然后这个部落慢慢就变成拓跋部的一部分。

    拓跋部事后发现,以倒插门的手段收拢其他部落不容易引起反弹,于是随后他们就将这种手段发明光大,凡是他们打败的部落,他们就采用倒插门战术将战败部落收归旗下。后来北魏建国时的拓跋八部,很多都是通过倒插门方式形成的。据北魏史载,这些事情应该是真实的。

    不再多说鲜卑逐步壮大的问题,反正就是随着匈奴没落,鲜卑躲在暗中不断吞噬草原上匈奴人和其他民族的小部落,然后一点点发展壮大。

    这种不为大汉所知的情况,直到鲜卑大英雄檀石槐横空出世之后才引起大汉的注意。在这里不得不提,檀石槐开始只是鲜卑部落联盟盟主,他并不能像匈奴单于那样让其他部落直接听命于他。后来,檀石槐为了让鲜卑各部落支持他,开始实行军主世袭制度,这才简单形成一支基本上听命与他的军队,这样檀石槐在快死的时候才如愿做了单于。

    檀石槐在世的时候,为了做单于,他就必须体现一种“公平”,于是他就召开部落大会将东自辽东西至西域的大草原,以右北平和上谷为界划作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自右北平向东到辽东郡这块广大的土地分给了二十几个军主部邑,这些军主部邑中比较大的有弥加,阙机,素利,魁头等。

    第二部分:自右北平向西至上谷为中部,大约有十几个军主部邑,这些军主部邑中较大的有阙居,柯最,慕容等。

    第三部分:自上谷以西至西域,大约有二十几个军主部邑,比较大的军主部邑有置鞬,落罗,日律,推演,宴荔游等。

    推荐阅读: -   -   -   -   -   -   -    -   -   -   -   -   -   -   -   -   -

    (天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