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汉光熹 > 五百九十一章 宗教改革

五百九十一章 宗教改革

    五百九十一章 宗教改革 (第3/3页)

嘉和跟随郭嘉前来的一些内政官员。

    因为刘谦对益州战役胜券在握,早在一个月前就给益州准备了一些预备官员。时下刘谦手下能够使用的官员不多,这些官员很多都是来自南都学院才学习了半年的学子,不过由于他们都是刘谦学生的原因,对刘谦的忠诚度很高,刘谦也就不在意他们半年内究竟学到了些什么,就把他们给弄过来做官了。

    像这一批前来益州的南都学院学子,凉州和三辅也有很多,致使南都学院倏然间为之一空。不过南都学院并没有空下来多久,因为很多人看到参加南都学院确实是一条升官的捷径,这下不用刘谦再大力宣传,不管是不是刘谦辖区还是其他地方,很多听说南都学院学子半年多就安排做官的消息的人们,立刻想尽办法托关系也要将他们的子弟安排的南都学院读书。

    就算是现在属于袁术袁绍等人控制区的人们,因为时下来往宛城的客商远远超过了雒阳等地,随着各地商人将南都书院的事情带到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人们听到南都书院这条终南捷径,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大好机会。

    汉代许多家族为了家族更好的繁荣下去,决不将一个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而是将家族精英分别送到不同势力中,这样不管最后那个势力取得了胜利,家族都不会因此而衰败下去。正是有了这种观念,所以很多人就算是很效忠他们的君主,他们也愿意把家族中一些分支子弟送到南都书院就读。

    这还是手中有大把做官权利的世家豪强,他们见到这个机会还不会轻易放弃,不管子弟最终能不能进入南都学院,他们总要来到宛城试一试。那就更不用提根本没有出仕途径的寒门子弟了,全国各地的寒门子弟听到之后顿时双眼发亮,立刻收拾一番就向南阳郡出发了。

    对于这些寒门子弟而言,他们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把握可以考取,可是眼前有一个不需要出身门第就能做官的机会,而且又听说南都学院只要成绩好就可以减免一切费用,这对家境贫寒的他们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不来试一试会觉得终身遗憾。

    如果万一有幸考取了南都学院,衣食住行不用考虑之外,还等于攀上了一条光明的做官大道,那时候害怕没有人给他说亲吗?还用担心以后还被别人看不起吗?

    说到提亲这一点,有一个趣事不得不提一下。

    南都学院这次数百名学院,几乎同时被刘谦委任为各地官员之后,虽然刘谦害怕这些学院没有从政经验,刚开始任命的官职都不高,可是如此重大的事情还是吸引了雒阳城一众仕女的眼球。

    早先,由于刘谦这厮给那士兵提供了丰厚的薪资,许多后来升官的士兵大部分都结过婚,这让原本就感到士兵粗鄙的眼光很高的雒阳仕女们大失所望。眼下,南都学院这一批学子,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属于文化人,而且大部分年纪很小还没有婚配,这就强烈的吸引了雒阳城中的仕女,纷纷让家人跑到宛城为她们挑选如意郎君。

    结果,一些出身寒门的学子,为了找到更多的支持,也愿意和雒阳城中的家族联姻,于是一个月之内就造就联姻成功数十起的轰动性新闻。

    各地学子蜂拥宛城的事情,最为事情始作俑者,由于刘谦一直为军政大事而忙得不可开交,他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学院中的教授们自然没有想到。甚至一些教授还为生源发愁的教授,见到数万人齐聚学院,当场就吓了一跳,再也不提为生源发愁的事情了。

    正因为大家都没有思想准备,而南都学院创建时建造的过小,最多只能容纳一千五百名学员,为此当大家看到数万人蜂拥而来,而大部分学员都通过了考试之后,嘴里边都有些发苦。

    这次选拔学员的试题是卢植和郑玄亲自出的题,考试范围不但涉及了经史还涉及了算数等知识,能考出好成绩成功达标的学生,单单从素质而言,其实已经超过了第一批学员的平均素质。

    可是,这么多的好学生,却因为南都学院容纳不下来,最后还得被迫采用复赛将一些基础不错的学生刷下来,让很多奔波了千里的寒门子弟失望而归,这也那怪寒门出身的郑玄于心不忍了。

    究竟采不采用复赛,这个问题卢植和郑玄做不得主,宛城各级官员做不得主。但是如果就这件事去问远在并州的刘谦,来回的时间太长,如果刘谦不同意那就更容易伤寒门士子的心了,因为他们这次前来所带的盘缠并不多。

    毕竟这些寒门子弟也没有想到南都学院考试会耽误十几天时间,在他们原来计划中,三两天中考不过去就立刻打道回府,这样他们的盘缠就够用了。

    最后在这件事上拍板定音的是待在雒阳的马荷,马荷听说宛城的事情后,也不敢动用刘谦的公孥,就从西鄂刘府中取出一大笔钱,让郑玄先主持南都学院扩建工作,后边不足的地方还可以找马荷要。

    推荐阅读: -   -   -   -   -   -   -    -   -   -   -   -   -   -   -   -   -

    (天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