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汉光熹 > 六百零九章 武侯行军散

六百零九章 武侯行军散

    六百零九章 武侯行军散 (第3/3页)

谦委任为巴郡太守,负责坚守益州东边门户永安。

    由于严颜远征过南益州,对南益州的情况相对比较熟悉,刘谦委任他协助魏雄,和魏雄一起和魏雄重点着手南蛮问题。

    严颜见刘谦刚刚控制北益州,立刻就着手平定南益州蛮族问题,不由感叹刘谦这厮对于异族仇恨果然天下第一。为了怕刘谦轻视南益州的瘴疠,闹出他前不久手下三分之一士兵生病不能作战的事情,严颜慎重的将瘴疠的危害汇报给刘谦。

    结果,刘谦还没有说话,站在一旁的刘谦军众将就大笑了起来,这就让严颜感到非常糊涂的闹起了郁闷。不久后,当魏雄耐心的给严颜解释了刘谦原本就是一名神医,早在带兵初期就研制出了一种神药来防止水土不服等疾病,有力保证了,刘谦军几年来从来没有闹出什么传染病和水土不服病症。

    严颜和一干降将猝然听说刘谦还有这等本事,心中更加对刘谦佩服不已。

    望着一群对他赞美不已的手下,刘谦心中稍稍有一点愧疚,暗叹道:“对不起诸葛亮同志,我虽然窃取了你征伐孟获时研制出来的《武侯行军散》,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至少通过《武侯行军散》的提前面世,成功的挽救了大汉军人的性命,看在这一点上,你就原谅我这一次吧”

    这厮刚刚对着诸葛亮感叹完毕,忽然又想到诸葛亮现在还是一个小屁孩,心中的一点点愧疚立刻消失了,反而开始盘算着如何将诸葛亮抓到手里,培养一番后,为大汉的持续发展而服务。

    陆军方面,预备役军队问题决定下之后,就算安排妥当,下一步开始安排水军问题。

    甘宁被刘谦委任为南部水军都督,他将会以江州为中心,大力发展益州水师,务必保证三年之后训练出来一支三万人的精锐水师。这样,综合起刘谦的另外两支水军,总兵力接近九万,足够刘谦向南方用兵了。

    至于军师人选,刘谦并没有从中原调遣,而是提拔了降将张松黄权等人,并选拔了王甫等一批益州本地才俊。

    对于张松黄权这个两个后世有名的投降派,刘谦通过一番了解之后,大胆的使用了他们。

    张松其貌不扬,可是很聪明,刘谦认为张松基本上和当时的士人没有什么区别,心中有很浓的封侯拜相兴趣。这种很有本事的人,由于在刘璋这里看不到扩张升迁的希望,这才会因为向上爬的野心出卖刘璋。

    刘谦绝对不是刘璋,刘谦的势力一直呈上升趋势,给予了张松向上升的希望。为了安张松的心,刘谦很真诚的将他的大略方阵告诉了张松,更让张松感到了统一天下之路很近很近。

    对于黄权,刘谦很是了解黄权当初不得已投降曹魏的无奈。历史没有如果,如果刘备当年伐吴时能听取黄权的建议,刘备最后也不会取得惨败的下场。

    黄权的能力很出众,不管是在刘备那里还是在曹魏那边,一直都很受重用,从此就足以看出黄权是个了不得的人才。

    既然是人才,刘谦就要不拘一格的使用,何况刘谦还知道黄权投降魏国之后,还是很敬重当年器重过他的刘备,在曹魏众臣听到刘备死后无不欢喜的时候,黄权却显露的很悲伤。此后,每当有人在黄权面前谈到诸葛亮,黄权也表现的很尊重。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

    以刘谦的眼光看,一个投降之人,不改初衷的自始至终表现的前后如一,而且投降后在曹魏那里表现的兢兢业业,这就足够了。

    除此张松和黄权等人的能力之外,刘谦敢于使用他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些人本身没有多少家产。

    不管是张任严颜还是黄权王甫,除了一个张松,他们本身都不属于世家豪强的范畴,有些即使是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时下最多只是一些比较富有的庶族阶级,手下的土地属于刘谦允许保留的政策之中。

    这样,在不久后刘谦推行的一条鞭法和政府强制购买违制土地中,他们的阻力就会很小,比较适合开展下去。另外,刘谦为了吸引益州人才来投,又推行了一个做官适当减免赋税徭役的政策,更能保证这些人对新政策的拥护程度。

    至于张松,虽然出身于成都附近的大地主家庭,不过张松因为持才傲物,一直和大哥家主张肃不和。加上张松不是长子,早早就分家另过,手中的土地也不是很多,故而对新政策的排斥也不是很大。

    在刘谦找到张松一番促膝谈心,真诚的拿出自身拿出土地安抚百姓的事例,来阐述必须打破土地兼并的垄断之后,张松也被刘谦的大魄力感染,表示为了大汉长治久安,他愿意效仿刘谦将土地分给没有地的百姓。

    见张松如此配合,刘谦一口拒绝了张松的提议,想让政府出钱购买张松手中超过规定的土地,可是情绪被刘谦点燃的张松决不让步,一定坚持无偿向百姓分发土地的意见。

    刘谦见拗不过张松,遂不再提这个事情,只是许给了张松一个参与西域贸易的名额,最后两人皆大欢喜。

    推荐阅读: -   -   -   -   -   -   -    -   -   -   -   -   -   -   -   -   -

    (天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