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零三十七章 技术的终极意义是让战斗意志永不熄灭 (第3/3页)
们已经和装备部门以及一些部队达成协议,将在路线在这些部队展开试点。
如果试点成效不错的话,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试点的应用规模和领域,争取让这项技术早日得到应用。”
会场的气氛达到高潮,陆军方面的领导站起身,目光炯炯说道:“吴总,我有个建议。
能否将这套系统与陆军的全域作战指挥网络打通,实现真正的联合作战?”
吴浩闻言微微点头人,然后笑着说道:“这正是我们下一步的研发方向!
当坦克、无人机、防空系统都能实时共享战场态势,我们就能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的智能作战网络。”
随着吴浩的讲解,会场内响起此起彼伏的记录声。
空军军官们小声讨论着飞行训练的新可能,陆军代表则在笔记本上飞速记录关键数据。
陆军方面的一位领导迅速接过话筒,迷彩服上的战术徽章随着动作轻晃,问道:“吴总,除了装甲作战平台,这套人机融合技术在陆军防空系统、电子战装备等领域是否具备应用潜力?
比如面对饱和式无人机蜂群攻击,如何通过人机协同实现快速响应?”
吴浩目光沉稳,指尖轻点平板,大屏幕瞬间切换成数字化防空阵地的立体模型。
无数红色光点如潮水般涌来,模拟敌方无人机集群,而防空系统的雷达阵列与导弹发射架在银色数据流的包裹下精准运转。
吴浩接着讲道:“在防空领域,我们开发了‘智能威胁图谱’系统。
当雷达捕捉到目标后,AI会在0.1秒内完成目标类型识别、威胁等级评估与拦截方案生成,同时将关键信息以脑机接口的形式直接投射到指挥官视觉皮层。”
他调出一段模拟对抗视频,画面中数十架无人机从不同方向袭来,传统防空系统还在进行目标排序时,搭载人机融合系统的阵地已完成三次拦截。
“以红旗-XX防空系统为例,通过神经信号直接控制火控开关,拦截反应速度从8秒缩短至1.2秒,对多目标的同时处理能力提升5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