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军工科技 > 四千二百二十九章 发展永无止境,挑战无处不在

四千二百二十九章 发展永无止境,挑战无处不在

    四千二百二十九章 发展永无止境,挑战无处不在 (第2/3页)

,直切技术发展的内核。吴浩沉吟片刻,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仿佛在梳理一团纷乱的线路。“周院士,我认为会是‘双线并行’,既有‘量变积累’,也有‘质变突破’。”

    他走到幕前,调出一张技术演进曲线图:“您看这条蓝线,代表现有装备的迭代。比如电磁炮,从30兆瓦到50兆瓦,射程从百公里到数百公里,精度从米级到分米级,这是持续优化,是‘线性进步’。我们现在的脉冲储能技术,已经能支撑30兆瓦发射,但正在攻关的超导储能模块,未来可能让瞬时功率突破100兆瓦——这依然是电磁炮,但威力和射程会发生质的飞跃。”

    “而这条红线,”吴浩指向另一条陡然上扬的曲线,“是可能出现的‘范式转移’。比如,当储能密度达到1000Wh/kg,固态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突破2000Wh/L,现在的装甲车辆可能会被‘电磁装甲’取代——不再靠厚重钢板防御,而是靠瞬时强电磁场偏转来袭弹药。这就不是优化现有坦克,而是重新定义装甲作战平台了。”

    周院士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这个‘双线论’很有见地。那从基础科学的角度看,哪些领域的突破最可能引发这种‘范式转移’?”

    “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生物交叉,这三个领域最关键。”吴浩语气笃定,“比如我们正在研究的‘金属空气电池’,理论能量密度能达到10000Wh/kg,是现有固态电池的20倍。如果能解决充放电循环问题,未来的无人机可能实现跨洲际飞行,舰艇可以告别传统动力——这就是能源材料带来的范式转移。”

    他顿了顿,补充道:“再比如生物与机械的结合。我们的极端环境实验室发现,某些嗜热菌的蛋白质结构能在高温下保持稳定,这启发我们研发新型耐高温传感器。未来,可能会出现‘生物电子融合’的装备——用微生物降解战场污染物,用生物酶修复装备损伤,甚至用基因编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