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狗官 > 第四卷 神州飘摇 第二十八章 窥玄机如雷轰顶

第四卷 神州飘摇 第二十八章 窥玄机如雷轰顶

    第四卷 神州飘摇 第二十八章 窥玄机如雷轰顶 (第1/3页)

    第四卷神州飘摇第二十八章窥玄机如雷轰顶

    翁同龢是前科状元,又是江苏常熟人,此次奉圣意来上海传旨也颇有些衣锦还乡的味道,不坐轿,反而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可谓少年意气风。

    蓉儿为和珅诞下嗣,作为姐姐的兰贵妃心里当然高兴,在枕边向咸丰吹风,唠叨着要给妹妹、妹夫一些恩典。一向宠爱兰贵妃的咸丰当然不会拒绝,何况和珅曾经还是他的老师,现在又是大阿哥的太傅,既是亲戚又是当朝重臣,怎么说也不能马虎,就从翰林院挑了翁同龢这个状元去上海办这趟差。

    和珅大名在朝早就远扬,如今又兼任礼部尚书,翁同龢虽是状元出身,但在和珅面前却不敢狂妄,先代皇帝宣完旨后,就以学生身份上前拜见。

    “状元公不必多礼,请坐……请上座。”和珅笑着挽起他的手,像对待老友一般接待着,令初出茅庐的翁同龢感激万分。

    “老师在上,学生何德敢上座,还请老师多多教诲才是。”到了内堂,翁同龢却说什么也不肯上座,推辞了好一番,最后只肯坐在和珅下,神态毕恭毕敬地以弟之礼相待。

    “叔平,你状元及弟时我尚未执掌礼部,这一声老师可当不起,你我还是兄弟相称吧?”

    “老师身为帝师,又是当朝太傅,礼部尚书,学识渊博,名扬天下。学生求学之时就仰慕老师已久,何敢平辈相论?何况老师在京能不恋权栈。亲力在上海为朝廷南征北讨,收复大片疆土,学生乃江苏人,家乡受长毛之患极深,更当感激老师剿杀长毛之功……。”

    听着翁同龢滔滔不绝的话,和珅淡淡一笑,也就随着他地意思认了下来。

    翁同龢刚从京城来。和珅不由得向他问了些近来京城的事,翁同龢当即也不隐瞒。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再加上他的恭谦,很快就引起了和珅的好感。

    在谈话,和珅觉得翁同龢才学虽好,为人也算正直,但功名心却是颇重。但想想他如此年轻就状元及弟。有些功名心也无伤大雅,自己当年与他也不一样?出于好意,和珅话悄悄点了他几句,翁同龢也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更是对和珅心存感激。

    “叔平,你此次能在上海停留多久?”

    “回老师,圣意并未限定学生时日。学生想借此机会在老师身边多呆几日,好好请教一番。”听和珅问话,翁同龢恭恭敬敬地连忙答道。

    和珅听了摆手笑道:“呵呵,请教可谈不上,叔平可是状元公,才华横溢。一手诗词定是好的。如叔平不弃,在政事等如有不明之处,你我相互交换一些见解到是可行。”

    “多谢老师指点!”翁同龢一脸喜色,连忙站起身来。

    “坐、坐!”和珅笑容可掬地请他坐下,说道:“叔平既然不忙着回京,倒不如在上海好好看看……对了,有时间再抽个空回家乡瞧瞧,虽说常熟尚不太平,但有左大人的新军在,应该能保得叔平平安。”

    翁同龢虽是状元。又是钦使。但毕竟是刚踏入官场的毛头小。和珅作为当朝重臣,又是皇亲。能以如此相待,令他感激不尽。

    两人相谈甚欢,对和珅来说,拉拢翁同龢这个年轻才俊对自己地势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翁同龢现在虽官职不高,但他是状元出身,只要在翰林院里打磨几年,放出去就是一方良才。对这种士林坚,和珅绝对不会放弃招徕的机会,何况翁同龢从一开始就有投靠自己之意,和珅哪里不明白顺手推舟地道理?

    一连三日,翁同龢都跟在和珅身边,在和珅的带领下参观了制造局的各个衙门,并向他详细解说制造局所产各种机械、军火之用。各种新奇的物件,看得这位本只懂得读圣贤书的翁同龢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老师,您为何对这等奇技yin巧如此看重?花费如此多的银两与人力呢?要知道如今长毛内乱,百姓疾苦,如是把这些银两用到实处那该有多好?”

    当从和珅口得知这些东西所费多少精力,又耗多少银两之时,刚前还兴致勃勃的翁同龢就有些不乐地放下手地一杆枪,不悦地问道。

    “你以为这些只是奇技yin巧?”和珅看着这个年轻人摇头笑道:“难道这银就没花在实处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