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神州飘摇 第三十一章 大敌当前各有计 (第2/3页)
”肃顺暗骂杜翰这家伙没脑,要不是看在他老爹的份上,早就把他臭骂一顿了。
“撤了他,这总理大臣的位由谁来坐?是你杜翰坐?还是你们几个一起坐?”
杜翰这时候还没回过味来,不屑地说道:“就是谁坐也不能让于景和坐,我瞧肃堂您一骨脑地全揽过来得了,也免得便宜了鬼。”
“哈哈哈!”肃顺放声大笑一通,众人惊异地瞧着他,都不明白他究竟在笑些什么,直到肃顺向他们一指,喝问道:“怎么?想把我架在火上烤么?糊涂!”
焦佑瀛脑一转,立即明白了过来,佩服万分地说道:“堂高见!实在是高!”
“什么高见?究竟为何?”有几个脑灵活的已经听出了味道,杜翰死脑筋还没转过弯来,急急拉着焦佑瀛问。
焦佑瀛先想肃顺瞧了一眼,见肃顺向自己微微点头,这才对杜翰说道:“于景和身为总理大臣,又是总揽外交,如今我天朝与英夷交战,结果不论如何必得有人对敌议和。当年先帝朝时,议和大臣是如何结果,大家应该心知肚明吧?退一步说,要是形势再次恶化,有他在前挡一挡,我等也能有周旋之地嘛。”
杜翰这才明白过来,拍手笑道:“对!对!这替罪羊由他来做最好不过,哈哈哈!堂高才!在下佩服啊!”
周围之人也都笑了起来,连声称赞肃顺考虑周全,深谋远虑。肃顺淡淡一笑,有些得意地说道:“正是如此,于景和如今非但不能倒。还得保!景寿,你过会去倭大人府上,劝他老人家消消火气如何?”
景寿笑道:“堂有令,我怎敢不从?我这就去……这就去!”
还没等景寿离开,外面跑来一个章京,急急向肃顺喊道:“堂!好消息!好消息!”
众人向他望去,只见他从怀取出一奏折向肃顺递来。并说道:“堂!左宗棠从江苏挥兵北上,已经打通南北。大军快到天津之外……。”
“什么!”肃顺一愣,连忙接过奏折细看,脸上惊喜不定,放声大笑:“好!好!有左宗棠的新军,天津之困可解,京师安亦!”
下面人七嘴八舌地向报喜地章京追问,更有几个抢过那份奏折瞧了起来。等瞧过后也全是脸带喜色,兴奋不己。
“于景和真是大才啊!人在上海,居然还能料到英夷偷袭天津。左宗棠星夜急行,不顾伤亡冲破长毛阻拦进入直隶,有忠有勇,这招千里救援做地好!做的太好了!”肃顺与和珅虽然不和,但不妨碍他佩服和珅,特别是国家危急关头。和珅先一步察觉英国人的举动,并让左宗棠挥师救援,实在是一步好棋。
“老,这奏折报给皇上吧,让皇上也高兴高兴?”郑亲王瑞华兴奋地捧着这份奏折,向肃顺建议道。
其余几人也兴奋地点头。一个个抢着要跑这差事。如此大好消息要是送到咸丰面前,皇帝一高兴肯定有赏赐,这种美差谁不想呢?
“不!先压着再说。”肃顺从瑞华手取出奏折,沉咛片刻后作出了决定。
“压着?为何?”瑞华惊讶地问道,随即有些明白过来,指着奏折又问:“老,你不会是因为于景和吧?”
“正是!”肃顺点头道:“左宗棠此次是受于景和之命北上,皇上刚撤了他两部尚书之衔,如果现在把这折递进去,皇上一高兴追回圣旨不是便宜他了么?压几天再说。几天后圣旨也到百里之外了。何况到那时候,天津战局究竟会怎么展下去暂不明了。还是等等看吧。”
“堂此言有理……有理……。”各人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连连点头。
就在北京的皇帝、大臣们各怀心机,打着各自小算盘的时候,左宗棠的新军已经赶到了离天津十多里地地方,听着天津方向炮声隆隆,瞧着火光冲天的江海面,早就疲惫不堪地新军们不知道从哪里又来的一股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