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神州飘摇 第四十一章 自毁长城失天津 (第2/3页)
奈之下,咸丰才允许汉臣以团练乡勇的名义领兵,协助朝廷大军扑灭太平天国起义。
虽然这么做,使太平天国之乱对国内造成地矛盾缓和了许多,而且朝廷在各处乡勇的帮助下也渐渐控制了局势,并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顺利。但是,乡勇的规模这些年来越来越大,尤其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勇军更为其楚翘,这些人手下名是勇,实是军,并自成体系,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军力对比。
只不过,太平天国未灭,咸丰虽然已经隐约察觉到这些不控制在朝廷手的军队将来很可能是个麻烦,但眼下来说,矛盾暂时还未激化,这些人对朝廷的忠诚度也是可以让人放心地。但是,作为一个皇帝,咸丰却不能不有所防备,以免将来再造成祸害。
肃顺的这些话正敲打在咸丰最顾及的地方,同时也正是和珅所担心的。刚才还犹豫难决的咸丰听后,顿时就准了肃顺的建议,马上下旨让左宗棠地新军撤出天津,并转道回两江去。至于左宗棠的署理直隶总督当然也暂缓一时,等新军回两江之后交割两江总督之位,再单身来直隶上任。
当这个决定传到保定和天津时,赞成撤军的国和谈大臣们拍手称幸,而英国人虽然没有达到全部目的,但也觉得可以接受,双方可谓皆大欢喜,前日的剑拔弩张气氛顿时得到缓和,和谈会场居然展现难得的和气融融。
可防守天津的僧格林沁与左宗棠却是大惊失色,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英国人居然会向朝廷提出如此无理要求。而且朝廷也居然会这么轻易答应英国人,下旨让新军撤回两江。
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的僧格林沁,和新军地统帅左宗棠心里都清楚,英国人能提出和谈的请求,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暂时拿不下天津才做地选择。如果天津固若金汤,英国人在谈判桌上再狂妄也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可一旦天津地军力对比失去平衡。那国还有什么筹码和英国讨价还价呢?那不等于是把自己放在砧板上,任凭对方下刀么?
“定是肃顺这王八蛋出的主意。如此误国,本王要生剐了他!”僧格林沁气得满面通红,拍案大骂。而左宗棠却皱着眉头,默默坐在一旁,盘算着自己撤军后天津可能面临地危险。
和僧格林沁一样,对朝廷这个决定左宗棠是极力反对,但圣旨已到。他们也毫无办法。别看僧格林沁骂得恨,叫得凶,那只不过在这里火,出出气而已,要让他真的抗旨不尊,就算他是亲王也没这么大地胆量。
由于朝廷的命令是即日撤军,左宗棠也毫无办法,只能当日就点齐人马。回师两江。但考虑到天津地防务,左宗棠还是留了个心眼,把所有的大炮给僧格林沁留了下来,同时并给他留了几十新军作为炮手,直接编到了僧格林沁的亲兵之。
“季高,此去两江一路小心。千万记得缓缓而行。我已上折皇上,请皇上收回成命,请季高在路上等我消息。”
这些日,僧格林沁与左宗棠关系一日千里,特别是对于左宗棠千里救援的大义深为感激。现在见左宗棠要走,僧格林沁既是不舍,又是替他感到不平。
“王爷,我乃汉臣,直隶是京师门户,新军在此的确有所不妥。想来皇上也是这么考虑的。新军撤回两江倒没什么。怕就怕英国人出尔反尔,再攻天津。大沽口如今已失。天津失去屏障,光靠王爷的铁骑与各营防守天津恐怕凶多吉少。我此次给王爷留下了大炮,但也只能救得了一时而已,所以请王爷一定要多加小心,万不可莽撞行事。”
僧格林沁点头称是,叹道:“放心吧,本王定会让英夷站着攻来,横着回去!本王在,天津在!天津亡,本王亡!”
“不可!不可!”左宗棠急急道:“王爷,你乃朝重臣,又是直隶将,千万不可轻弃其身。一旦天津守不住,你就马上往京师方向退却,用各种办法,节节阻挡英军势头,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