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佛?道? (第2/3页)
认了老子做祖先,但毕竟跟鲜卑通婚了多代,骨子里可不是根正苗红的汉人。但有道士说道:“佛来汉地。有损无益,入家破家,入国破国。…帝王无佛则大冶年长,有佛则政虐祚短。”那些和尚一向经辩惯了的,尤其是禅宗,更是伶牙俐齿,当下反驳道:“尧舜独治,不及子孙,夏殷周秦,王政数改,萧墙内起。逆乱相寻,尔时无佛,何因运短?”
不过,这是老生常谈了,最让佛家难以接受的是,当初晋朝王浮作了一篇《老子化胡经》,提出的观点就是,佛家本来就是出自道家,相当于那些世家本家分出的分支一般。如今有出息了,想要回来跟本家争权,这不是造反吗?尤其,佛经都是从天竺取经回来用汉语翻译过来的,其中,涉及到了道家地很多概念,比如说,一个“妙”字,即用老子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尘”字。即用老子“和其光,同其尘”。则就有些掺杂不清了。那些道家的道士拿着本《道德经》,在那边口若悬河,你们佛家,什么什么经义是抄袭的我们道家的,还没有跟你们要版税呢,你们居然就骑到我们头上来了,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叔忍了,婶婶也不能忍。
两边一群牛鼻子与秃驴成天辩论,互有胜负。
比如道士们根据《道德经》中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提出了一个论题:“道生一切”。那那些和尚便问道:“道生善也生恶吗?”这简直就是一种悖论。如果承认道生恶,道就不是尽善的,得道干什么呢?如果说道不生恶,恶又从何而来,如何能说道生一切呢?
当然道家也不会老是输,有一次一个叫李荣的道士跑到那边去问:“佛教说般若波罗蜜,意思是大智慧到彼岸。但般若非彼非此,为什么说到彼岸?”僧人义褒说:“般若非彼非此,到彼岸不过是赞美。”李荣就又问了:“那为什么不赞美到此岸?”佛教常说不一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